为救千里之外陌生人吉林“捐髓义士”两年内两捐骨髓王源祥的寝室里挂着由受捐者托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转送的锦旗(5月9日摄)。日前,吉林体育学院学生王源祥为救广州市一名白血病患者,完成了两年内的第二次捐髓。人一生中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本已罕见,而两年内两度为千里之外的一位素不相识的病人义务捐献骨髓,更是罕见中的罕见。 “这事发生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中华骨髓库吉林分库工作人员评价,这样的事情在全国只发生过约20次。王源祥则表示:“我的中国梦是要把好事做到底。” 今年24岁的王源祥在一次献血过程中发现了招募中华骨髓库志愿者的海报,他很快就填了表格,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并于2011年9月为一名从未谋面的来自广州的白血病患者捐献骨髓。第一次捐髓后,不知情的老师、同学一度对他突然萎靡的状态感到费解。但一封写给王源祥的感谢信解释了一切:“亲爱的弟弟您好,请允许我这样称呼您。因为从今天起,我爱人的身体里已经流淌着您捐献给他的干细胞,正在源源不断地产生着新的血液,帮助他重建新的免疫系统,帮助他重新获得新的生命……” 2013年初,由于受捐人的病情出现反复,所以第二次捐髓的风险和责任又摆在他面前。王源祥不顾身边人“做好事适可而止”的劝说,于2013年5月6日做了第二次捐献,他也因此被赞为“捐髓义士”。 “如果我这次不捐献,那么我的第一次捐献将没有任何意义,况且受捐者还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我自己的身体可以慢慢恢复,但那个人、那个家庭却是一刻也等不起了,”王源祥说,“受捐者的女儿今年才6岁,他说作为一个父亲,看到女儿出嫁是最大的梦想,在助他实现梦想的同时我也在践行自己的梦想。” 新华社记者王昊飞摄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