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移花接木”到“移步换景”

作者:隋二龙 赵蓓蓓 来源:吉网
2017-04-17 08:50:51
分享

本报记者隋二龙 赵蓓蓓

“大苞米,保丰收。种了它,不犯愁。”这是令几代农民“保守田园”“养家糊口”的顺口溜。而如今,随着国家对临储玉米制度的取消,传统种植业收入一直占据辽源农民“半壁江山”的天平瞬间失衡。

过去跟风“种”、跟风“养”的“移花接木”式种养,也已风光不再。

“以结构调整和打造精品农业、畜牧业为重点,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春风雨露,润泽出辽源乡村满园春色。

“猫冬”变“忙冬”

农业发展一步一重天

以往,辽源市的农民都有“猫冬”习惯。然而,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东辽县金州乡许多农民闲不住了。

“过去没事儿就打麻将,今年可没这功夫了,每天除了在大棚里干活,还得接待游客。”3月21日,在德志村一栋大棚里,李春英边忙着手里的活边对记者说。

李春英是金州乡福善村3组农民,前几年,将自家1公顷多地流转给了吉林省金洲现代农业产业有限公司。李春英不想成为只靠收取土地流转费生活的“小老板”,赶上家门口企业招工,二话不说便报了名。

“农民小块田变成了大块田,土地利用价值提高了,最主要的是收入比以前涨了一倍多。现在许多村民尝到土地流转的甜头,愿意把土地流转给我们,农民一转身成了‘产业工人’,在家门口挣双份工资,大家算得清这笔账。”金洲现代农业公司董事长王力辉的话十分中肯。

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远比传统作物种植效益好得多。负责棚室管理的经理孙耀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亩地玉米收入不到1000元,发展规模经营后,收入6万多元,相差几十倍,效益是明摆着的。

如今,辽源市深谙规模经营示范引领之理,推动结构调整、质量提升、科技进步“三管齐下”,实现土地承包者和托管服务主体双赢。

不久前结束的辽源农村工作会议,再次释放利好信息,今年继续支持做大做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力争全市农民合作社发展到3000个,家庭农场发展到500个。

精品化种养 特色化引领

向“大路货”说拜拜

近年来,辽源粮食虽连年丰收增产,但存在结构性短缺,附加值低的“大路货”偏多。

如何提高精品化种养,创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农业?

辽源适时盯紧市场“晴雨表”和价格“风向标”,做出快速应答:巩固现有优质粮食产业,优先发展畜牧业,突出发展园艺特产业,拓展农业产业功能,把提高质量效益作为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促进全市农业精品化、特色化发展。

在辽源、在国内甚至在国外,金翼蛋品可谓“风光无限”,成为许多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商,康师傅方便面蛋粒、肯德基蛋挞一半以上都来自金翼蛋品。目前,辽源市正以金翼蛋品为核心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形成蛋鸡养殖、蛋品综合食品加工、鸡粪生产天然气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有效解决蛋鸡养殖“单打独斗”难题的“够够购”鸡蛋品牌也早已名声在外,热销上海、四川和广州等地。

此外,作为我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的麒鸣牧业,更是变着花样地把羊肉系列产品做精做细,赢得全国消费者好评。

……

培育特色、打造精品、树立品牌,让农业真正成为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辽源在实践中步步为营。

先天不足后天补也做“有中生新”“无中生有”文章

从农家乐到山庄经济,从农业观光到生态采摘……近两年,辽源休闲旅游成为农业产业“有中生新”的产物。一产发力、二产强化、三产攻坚以至于产业融合,正悄然推动着辽源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各种新型旅游业态也在逐步形成,许多农户坐享绿色和生态带来的红利,幸福指数逐年攀升。

这边,鴜鹭湖采摘园里,草莓大棚弥漫着淡淡清香,纷至沓来的游客迫不及待地弯腰采食,甘甜爽口、软滑多汁,索性采他个盆满钵满,图的就是个快乐。

那边,吉林有道农业搭上互联网“快车”,全新打造的“两只母鸡”产品迅速引爆网络平台,去年线上收入突破1300多万元。

2015年11月,中德东辽河源头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正式确立。秉承“生态至上,规划引领,统筹协调,示范带动”的宗旨,通过综合开发,打造出涵盖园林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景观化的农耕文化、产业化的经营规模、智能化的有机生产等内容的农业国际合作、高标准农田整治、有机农产品生产、生态城乡建设、智慧农业示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源地治理和河流源头保护、“三农”转型升级等8个样板。

辽源现代农业这篇“无中生有”的大文章,犹如一幅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