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解困、突围……这些关键词伴随着吉林省国有企业改革一路走来。
国有企业是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更是将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作为“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确了改革目标和路线图。
近年来,凤凰涅槃、脱胎换骨的变化,在吉林国有企业改革舞台上不断上演,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竞争力强的国有企业,重新挺起了吉林经济振兴的脊梁。
转换机制 改革顶层设计基本完成
国有企业改革,顶层设计是关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国企改革的新方向,开启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新篇章,国有企业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吉林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在推行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中,如何找准着力点,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当务之急。
只有设计一套符合吉林省实际、具有吉林省特色的改革方案,充分激发我省国有经济的发展活力,才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再创辉煌。
2015年,省委、省政府审视全局,高瞻远瞩,出台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拉开了吉林省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
2016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我省国有企业各项改革全面铺开,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原有基础上,省国资委会同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规范履职待遇业务支出、完善国资管理体制等配套文件,出台了《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方案》《省属企业和省直事业单位资产脱钩方案》等具体改革方案,形成了“1+12”的改革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了改革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活力,源自改革。在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下,省国资委自身职能转变到位,省直属企业、部门属企业以及拟转制改企事业单位和部分经营性事业资产完成脱钩。各项改革工作有序展开,“去产能清僵尸”“降成本增效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上市化治理”四个专项行动全面启动。
今年,我省将全力推进核心攻坚。新的国资管理体制和国有资本运营模式基本建立;投资运营公司改组组建工作全面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全面展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全面推开;新公司全部按照新的治理机制运行;四个专项行动将取得阶段性进展。
结构优化 国企改革后劲增强
一系列改革举措,促进我省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不断优化,国有企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今年3月,我省国企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吉林省吉盛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国内权威评级机构中诚信的综合分析和评估,获得AAA级主体信用评级,展望为稳定。作为服务我省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平台,该评级的取得,肯定了我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信心、方向和目标,特别是在创新机制体制和进行国有资源整合方面,更展现了我省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心。
截至目前,我省已完成首批投资运营公司组建运行。完成农业投资集团、旅游控股集团、吉盛资产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改组组建,4户投资运营公司全部注册完毕,融资能力基本形成,国有资本集聚放大效应逐步显现。我省还将以改组组建投资运营公司为契机,加快脱钩企业和资产分类整合,推进省属国有资本布局进一步优化。
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无疑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我省下决心寻求破解之道,分类推进重点企业改革。按照分类改革监管的要求,完成了19户监管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将交投集团、吉高集团、水务集团、金控集团、吉盛公司、国华公司等6户企业划分为功能类,其余13户企业划分为竞争类。根据不同类别企业的情况和特点,借助专业咨询力量,逐户指导企业制定改革方案。重点推动森工集团、吉煤集团、昊融集团综合改革,加快内部板块重组整合,清理处置非主业资产和散小股权,优化管理流程,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企业运营和管理效率得到提升。
同时,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酒精集团引进社会资本完成对梅河阜康70%股权的收购,产业整合的协同效应和经济效益初步显现。引入湖北长投等战略投资者发起粮食产业基金,推动对吉粮集团存量资产的重组整合。在多方接触战略投资者的基础上,初步研究形成了吉林信托重组方案草案。
释放活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效
自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来,省国资委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系列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作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在去产能、降成本、调结构等领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2015年,钢铁企业生存保卫战硝烟正浓。这一年,面对种种困境,钢铁市场逐步进入“寒冬期”。
通钢集团,吉林省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曾是我省国有企业中的“领军者”。面对整个钢铁市场的低迷,通钢集团公司将压力化为动力,充分利用市场倒逼力量,着力破解制约购销工作的深层次矛盾,不断优化购销策略,提升原料保障和营销水平,为生存发展目标奠定更为牢靠的降本增效基础。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的突围中,释放出更大活力的国有企业还有很多。吉林石化公司积极谋划,扭亏为盈,走出了一条精细化管理、提质增效的创新发展之路。
吉林石化各单位按照龙头指标、短板指标、中间指标开展对标管理,厂长、技术人员拿着行业标准彻底研究节能降耗措施。
炼油厂是吉林石化的龙头,也是影响公司效益的重点生产厂。吉林石化炼油厂通过催化装置提高汽油辛烷值、增产丙烯、增产低凝柴油、冬季火炬运行节能、冬季锅炉三台炉运行节能、Ⅱ催化烟机改造等措施,实现挖潜增效0.86亿元。
今年一季度,吉林石化各高效装置均实现了满负荷运行,动力蒸汽成本持续降低,炼油综合损失率、大乙烯能耗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均为历史最好,617项消耗保持历史最好。仅装置消耗稳定降低一项,同比增效就达1亿元。
截至目前,通钢集团已压减炼钢产能60万吨,吉煤集团关闭16口矿井,去产能1336万吨,森工集团关闭4户木材加工企业减少人造板产能19万立方米,共分流安置职工26017人。同时,我省还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等方式出清了4户“僵尸企业”。省国资委监管企业所属16户房地产企业通过各种措施去库存18.3万平方米。筹划发行100亿元“国企改革基金”,支持目标企业去杠杆,并与相关金融机构达成初步意向。
做大做强做优,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历尽艰辛,正在开启发展新征程。改革还将继续,展望前路,鲜花与荆棘共生,但路必将越来越宽阔。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