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的蜕变

作者:王书桥 来源:吉网
2017-05-10 14:39:00
分享

永吉县西阳镇兴隆村位于西阳镇西南部,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0公顷,其中水田200公顷、旱田550公顷,林地面积2000公顷。拥有丰富的林、桑、果、食用菌等农林产品资源及种养产业基础。但是由于人均耕地少、村级基础设施落后等多方面原因,近几年发展缓慢,2015年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

2016年全市脱贫攻坚战开展以来,市农委作为包保兴隆村的帮扶单位,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输血”与“造血”并重、“扶贫”与“扶智”并举,突出发挥农业行业优势,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贫困村的蜕变

一是建成一个产业基地。市农委帮扶兴隆村建设了75栋棚膜蔬菜示范园区。园区于2016年3月正式开工,是全市最早落地开工的产业扶贫项目之一,总投资625万元。示范园区位于西阳镇兴隆村大岔屯10社202国道西侧,占地面积11.0463公顷,棚膜面积为7.2公顷,冷棚65栋,每栋约1000平方米;新建日光温室大棚10栋,每栋723㎡。园区于2016年7月份建成并投入使用。销售的第一茬蔬菜,市场表现出色,认可度很高,销售黄瓜10万斤,西红柿8万斤,售价均高于市场一倍水平,销售总收入17.5万元。第二茬生产了黄瓜、香菜、菠菜、茼蒿等叶菜等。每天销售黄瓜约4000斤、叶菜约2000斤,售价高于市场20%水平,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经过9个多月生产,园区2016年总收入131.3万元,扣除各项成本支出,实现利润55.3万元。

二是首创一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兴隆村有贫困户共有103户197人,大部分因病治贫,村集体经济薄弱,亟需建立一个好的产业实现脱贫致富。为此,2016年初以来,市农委在落实扶贫产业项目的同时,围绕当前农村土地改革政策,以土地股份合作制为切入点,重点构建长效的扶贫产业经营模式。3月15日我村成立了吉林省第一家土地股份合作社,永吉县西阳镇隆兴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将上级扶贫资金折股量化给103户贫困户,每户一股,创新了“村集体+土地股份+贫困户”模式,在利益分配上能够覆盖全部贫困户,既实现了对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的“造血式”扶贫,又能充分兼顾村集体收入,还带动了其他农户增收,实现多赢。现有249户农民加入合作社。2016年12月18日合作社举行了第一次分红大会,248.8股共计分红49.8万元,贫困户每户分2000元,村集体分4.4万元。

三是完善一批基础设施。1.投资9万多元在兴隆村村部建成8KW光伏发电站,自用同时余电并网销售。2.投资2.4万元为兴隆村建设了开犁网电商服务站,实现土特产品网络销售,同时安排一户贫困户就业创业。3.投资15万元建设一座大型宽幅广告牌,用于产业园区宣传。

贫困村的蜕变

四是开展了一系列职业培训。扶贫先扶智既是发展路径也是战略选择。市农委不仅具有产业优势更具有人才优势。一年来针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场农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1月22日组织兴隆村干部和农户到金丰现代园区参观学习;3月22日举办了开犁网农村电商业务培训;4月1日组织了土地股份合作相关制度和管理培训;4月15日组织开展了黑木耳种植技术专题培训;10月17日组织了玉米叶编织技术培训。累计培训400余人次。

2016年市农委直接投入资金154.37万元,组织单位捐赠各类物资折合人民币5.82万元,帮助引进各类资金150万多元;全委赴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2098人次。

2017年市农委帮扶总体思路依然是树立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进一步夯实棚膜示范园区发展基础,按照“帮扶单位引导,村集体监督,合作社运营”的原则,完善园区管理机制,提高经营者素质;积极拓宽产品销路,延长产业链条,取得更大的效益。

贫困村的蜕变

去年入冬以后,兴隆村的扶贫产业发展并没有停滞也没有降温。园区依托投资270万元建成的10栋高光效智能温室实现了冬季不加温生产,定制了黄瓜等蔬菜8栋,草莓2栋,发展反季采摘,收益4万多元,有了这部分资金,园区顺利开展了育苗工作,造血扶贫初见成效。

2017年市农委依然把脱贫攻坚战当做全委第一件大事。3月9日是农委全体班子到兴隆村开展扶贫产业“回头看”活动,在园区现场与村书记、合作社成员展开座谈,对今年生产形势、面临困难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协调20万元投入园区,作为园区春茬生产费用。4月份市农委在全委开展了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各处室各单位深入贫困户家中看望慰问,集中研究今年帮扶举措。同时,在园区开展春茬菜的生产工作,定植黄瓜32万株,“京蜜”香瓜8万株。目前长势良好,黄瓜已经于5月初正式上市,销售了120万斤。在5月用工荒季节,市农委组织委属单位每天到园区义务劳动,解决了园区实际难题。

贫困村的蜕变

吉林市农委领导带头到兴隆村棚膜园区劳动

2017年1月以来,利用温室进行生产了2栋草莓、8栋叶菜。接待采摘游客1万余人次,销售收入4万元。3月份园区开展了育苗工作,定制2万株香瓜和6万株黄瓜。春茬产量约110万斤,预计收入160万元。秋茬产量70万斤,预计收入100万元;冬茬以叶菜和育苗为主,10栋温室叶菜产量3万斤,预计收入10万元。全年棚膜蔬菜产量预计180万斤,总收入260万元左右。扣除各项成本约100万元,纯收入160万元。

今年园区生产形势总体好于去年,根据利润测算,年底用于分红的股本金达到90万元左右,每股分红预计3000元以上。同时,继续开展土地托管、规模经营发展模式试点,探索产业扶贫开发的政策措施和办法。

贫困村的蜕变

吉林市政协副主席孙秀云到园区调研

兴隆村大棚葡萄和食用菌种植发展多年,初具规模。但受限于销售渠道和经营者营销能力等各方面限制,兴隆村的葡萄、李子、香瓜、食用菌、柞蚕、山黑猪等特色产业发展缓慢,带动能力不足。2017年市农委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要抓手,重点提升兴隆村特色产业发展规模和品质。一是开发柞蚕项目:全村柞蚕面积600公顷,放养柞蚕120把,产量20万斤,依靠养殖大户加工柞蚕30万斤,增加贫困户就业岗位30个,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二是是发展山黑猪产业,全村有山黑猪养殖大户8户,年出栏2万头,2017年提供贫困户就业岗位30个,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三是发展葡萄产业。2017年村集体年此项收入预计达到8.5万元。

大力倡导“扶贫先扶智、脱贫先脱愚”的理念,针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因人施教,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培养其专业技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技术、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户自身“造血”增收机能。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深入推进“远程教育助力电子商务进万村”活动,培养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乡村网商和网上致富能手。同时,开展以“思想作风好、团结协作好、工作业绩好、队伍建设好、工作机制好”的“五好班子”创建活动,增强“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服务建设,建强服务组织,完善服务阵地,保障服务经费,落实服务制度,健全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脱贫攻坚战中“第一先锋”作用。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