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以“软实力”赢得“硬发展”

作者:李抑嫱 来源:吉林日报
2017-05-13 09:33:00
分享

原标题:以“软实力”赢得“硬发展”

如何优化政府服务,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和群众办好事、办成事?

如何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和预期,建设投资兴业、干事创业的“乐园”?

如何打造良好经济生态,为实现全面振兴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环境保障?

回首过去的五年,吉林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简政放权以来,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由2013年的592项减少到193项,减幅67.4%;

——政务服务“一张网”上线运行,通过网上运行办理系统已为群众和企业办理各类事项104万件;

——2016年,我省连续发布6期56项清费减负通告,为企业减负262.5亿元;

五年来,我省软环境建设的每一次探索、每一次实践都如同铿锵有力的脚步声,响亮地回荡在我们的耳边。

软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经济发展中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我省始终把软环境建设作为转职能、提效能、激活力、促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用力,不断深化,以“软实力”赢得“硬发展”。

从政府自身建设寻求突破口,推进简政放权

过去,有人这样形容群众办事:“盖章跑断腿,办事磨破嘴。”

怎么能让老百姓办事简单点,少跑腿?省委、省政府深思熟虑,必须从政府自身建设寻求突破口,向繁琐的行政审批程序动刀!

从2013年5月到2014年3月,我省对省级行政审批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评比达标表彰项目等,集中开展了两轮清理规范工作,省级行政审批项目已由2013年初的592项减少到234项。

2016年末,国务院12批次取消和下放的984项审批事项,涉及我省的428项全部落实和承接到位,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到193项,与2013年相比减幅67.4%。

省直各部门“敢于向自己开刀”,加大核心要害权力下放力度,并要求基层部门强化承接,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我省在全国较早推行工商登记“先照后证”,实现省级非行政许可项目“零审批”。

如今办事变了大模样:过去办理相同的手续需要一周时间,现在到政务大厅几分钟就可以办好;过去申报材料需要分送几个部门逐级申报,现在统一汇总到大厅一次性办理。

同时,组织开展“回头看”活动,对已经取消下放的事项,着力查找“明放实不放”、放权不配套、基层接不住等问题,打通“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最大限度解决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旋转门”“弹簧门”“玻璃门”等问题。

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利民便民惠民,简政放权不仅为我省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切实的便利,更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进阳光政务

2013年,《吉林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出台;

2014年,我省加强政务大厅建设,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一律纳入大厅办理,实施项目运行全程监管,提高现场办结能力,扩大网上审批服务范围,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

2015年,《吉林省政务大厅管理办法》出台,努力打造集审批、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便民服务平台,形成集聚效应,实现服务便利化、集约化、高效化;

2016年,政务服务“一张网”正式上线对外提供服务,省本级实现全程网上办理的“零跑动”政务服务事项14项,只需到现场一次即可办理完成的“一次性跑动”事项72项;

2017年5月11日,全省软环境智能管理平台正式启动,标志着我省软环境建设向智能化、科技化、信息化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五年来,我省优化政府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加快采用多元的方式加强政务公开,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让群众网上办事变成现实,打通“最后一公里”。

目前,我省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汇集了省市县三级1.2万项行政审批和相关服务事项,全省69个市县的行政审批项目开启了网上审批系统云服务,省级747项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及指南在网上公开。

如今,我省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网上预约、网上预审、网上咨询、在线缴费等服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各级政府和各部门间互联互通的数据共享平台,通过审批和办事服务项目的网上互通,为企业和群众办好事、办成事,政务服务效率显著提高。

全省软环境智能管理平台自2016年11月份开始筹建,是集吉林省软环境微信平台、门户网站、电话投诉举报中心和信件投诉四位一体的智能监管系统。平台启动后将进一步畅通企业和群众涉软问题投诉举报渠道,有效实施对全省各级软环境监督员的管理,更好地开展涉软案件查处和监督问责,极大提升全省软环境建设管理和政务服务效能。

同时,为了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我省先后建立并向社会公开发布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目录清单、投资审批中介服务目录清单、财政专项资金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商事制度改革后续监管责任清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等12张清单,作为权力管理架构,为政府部门实现“法无授权不可为”和“法定职责必须为”提供了制度保障。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推进“亲”“清”政商关系

为了找出振兴发展的“堵点”,寻到破解症结的“难点”,2016年4月,省政府组成5个检查组到9个市(州)12个县市,与291户企业座谈,倾听基层声音,倾听企业呼声。

2016年4月至5月,为广泛听取社会公众及各类企业的意见和建议,省政府委托吉林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简政放权总体成效等5项指标开展问卷调查,取得有效样本9090个,其中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等各类企业占比达80%。

2016年5月23日至27日,省政府敞开大门,自上而下主动问需企业,把国企、民企、合资企业,全省各地12个行业681户企业管项目、管财务的企业高管请到政府,围绕如何减轻企业负担的话题,在一周内连续召开47场座谈会,反映问题342个,经归并梳理整合为178项。

提出问题,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

为积极回应企业诉求,省政府明确要求,对于企业反映的问题,不回避、不避让,涉及哪个部门就由哪个部门提出松绑减负政策措施。

2016年6月6日,省政府向社会公开发布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清费减负优化发展软环境措施的通告》,并以此为开始,持续发出6期《通告》,在全省上下引起强烈反响!

一项项具体有力的清费减负措施对企业产生了积极影响。吉林京华制管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随着措施的落实,公司每年可减轻费用3.5万元左右;白城鑫钻石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农嫂食品有限公司、扶余市盛宝玻璃制品有限公司也纷纷获益,各项检测费用一再降低。

改革一小步,发展一大步。6个通告56项政策措施,共为企业减负262.47亿元。

软环境好不好、服务能不能跟上,与能否处理好政商关系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对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提出了“亲”“清”二字的明确要求,为我省更好地服务企业指明了方向。

2017年3月,省政府印发《省政府领导联系民营经济工作制度和联系国有企业工作制度》,选择百户重点民营企业和国家批复的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城市,作为省政府领导联系民营经济工作联系点。

这个政策的出台解决了领导干部“不想接触”和“不敢接触”民营企业以及企业融资难、降成本、办事难等突出问题。

软环境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2016年5月,省委、省政府组织召开全省软环境建设大会,就加强全省软环境建设工作做出了部署;6月,省委、省政府又研究制定了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意见,明确了9个方面41条任务要求;8月,省软环境办开始筹建;10月,省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成立,同时成立省软环境建设办公室;12月,省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召开。

时间紧、任务重,没有片刻停歇……2017年2月3日,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抓环境、抓项目、抓落实”大会。“三抓”行动不仅体现出我省坚定走好振兴之路的决心和信心,更是把抓环境放在了首要位置。

一家家企业的入驻,一个个大项目落地,正是软环境建设的吸引;

一项项优化企业发展、便民利民措施的落实,让企业和群众实实在在受益;

总结过往硕果累累,展望未来砥砺前行,我们有理由相信,吉林的振兴发展新征程将更加精彩。(记者李抑嫱)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