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强劲给力吉林振兴

作者:杨晓艳 来源:吉网
2017-05-17 10:02:58
分享

  这是一抹“逆势奋飞,鼓舞人心”的亮色——2016年,全省金融业总资产达到3418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债券发行规模、存款余额、保费收入等4项金融关键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本市场企业上市创造5年来最好水平。

  这是一场“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金改探路——我省成为全国唯一一个省级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田,在全国首创构建覆盖全省的“三支柱一市场”,即“金融基础服务、物权增信、信用信息”三大支柱和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市场运营体系,补足制约农村要素价值形成的缺失环节。

  这是一种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突破——农信社改制走在全国前列,农商行挂牌及批筹达38家;东北首家民营银行在长春开业,标志着我省金融体系正朝着进一步细分市场、提高效率的方向迈进;东北第一支省级信贷周转基金完善了企业信贷接续机制……

  金融兴,产业旺,经济活。

  五年精彩一跃。在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的跑道上,我省金融业勃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成为给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

  发力,在发展中壮大金融总量规模

  如果只用一个字,描述五年来吉林金融业的变化,第一个跳出的词汇或许就是“多”。

  盛京银行、华夏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汇丰银行等域外金融机构纷纷进驻,村镇银行实现县域全覆盖,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16年末,我省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48家,同比增长4.2%。

  与此同时,截至2016年末,全省共有A股上市企业41家,境外上市企业11家;2家法人证券公司,21家域外证券分公司,136家证券营业部,实现了9个市(州)全覆盖;全省共有法人保险公司3家;省级分公司34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57.1亿元,增长29.2%,保费增速排名全国第9位。

  由“少”到“多”,岂止是一字之变?

  金融网络越来越完善,金融服务越来越便捷,金融总量越来越大……“百凤来仪”给吉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为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振兴东北,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吉林亿联银行应运而生,我们将以科技为驱动力、发展普惠金融为宗旨,与现有银行互补发展,积极为中小企业、个人提供优质、快捷的金融服务,积极服务实体经济。” 5月16日,在吉林亿联银行开业仪式上,董事长戴皓高兴地说。

  美团点评CEO王兴表示,吉林亿联银行从成立到开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依靠中发金控和美团点评的用户和平台基础,亿联银行将立足东北,依托互联网辐射全国,为用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为东北的转型贡献自己的力量。

  亿联银行股东们豪气勃发的背后,离不开我省越来越优的金融发展环境。

  5年来,省金融办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各市州、县陆续成立分管机构,职能不断理顺;出台多个促进金融业改革、创新的政策法规,以更优的环境、更实的措施,引天下英才——

  眼下的吉林,金融集聚区发展提速,脉动强劲,亮点纷呈。以长春市建设“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为主干,吉林、通化、延边、松原、四平等地建设特色金融集聚区为辅助,初步形成了“一主多辅”的金融集聚区建设格局。

  改革,在寻求突破中迈出坚实步伐

  变则通,通则活。

  在优化金融结构、服务实体经济的征途中,我省金融业以改革突破,激发活力。

  “值得借鉴推广!”

  在我省参观考察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这个词,来访者用得最多。因为,诸多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的“不可能”,在这里成为了“可能”。

  “我们要通过省市县乡村,逐级把基层的农村信息收集上来,成为一家渠道供应商、资金融通商与大数据服务商。”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据了解,公司目前选择在白城市试点,已经建立了40个基础金融服务站。

  数年探索之后,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日渐成熟,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也被提上日程。到2016年底,全省15个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和1个农户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累计投放6.98亿元。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累计发放4.72万笔,金额23.2亿元。

  公主岭市被确定为吉林省农村土地金融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市。以土地权益市场化实现为主线,探索农村金融改革引路、公共服务等配套改革跟进的一揽子综合集成创新模式。如今,其“土地银行”模式初显成效。

  从2010年的2000多亿元到去年的6000多亿元,我省涉农贷款余额增速喜人。

  向改革要活力,地方金融法人机构改革中一块块难啃的硬骨头被拿下——

  截至去年末,全省村镇银行数量达到61家,实现县域全覆盖;66家小贷公司成功转型为专业支农机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总资产和净资本同比增长35.5%和27.9%,杠杆倍数同比下降0.6倍。今年1月,九台农商行成为内地赴香港上市第一家县级农商行;

  创新,在补短板中“输血供氧”实体经济

  五年来,充满活力的吉林金融,正在为实体经济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金融“血液”,吉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不断加强。

  “真没想到,不用担保,吉林银行的‘吉税贷’让我们靠诚信纳税就能贷到款!”吉林省云上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贵博告诉记者。

  “我们与省国税、省地税紧密合作,将纳税信用与企业融资发展有机结合,拓宽诚信纳税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吉林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不止一个“吉税贷”,更多亲民的金融创新产品鱼贯而出。截至去年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户数17.55万户,较去年同期增加0.76万户,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95.57%,较去年同期增加1.23百分点。

  重大项目如基石,为吉林振兴输入强劲动力。

  我省积极打造融资服务对接平台,建立全省重大项目融资服务对接联席会议制度和项目信息定期报送发布制度,不断推动融资方式、融资渠道、融资产品创新。近四年来,全省金融机构累计支持总投资额亿元以上项目2174个,融资总额达5925.37亿元。2016年支持亿元以上重大项目540个,融资1507.8亿元。

  为融资提供便利,金融部门更是纷纷主动出击,频出新招,解难题——

  工行开展“财智融通”系列融资服务,农行推出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人参存货抵押贷款等项目,中行推出“在线供应链金融”业务等,省农信社推出“农贷通”“汇捷利”等产品……

  2016年共有37家企业发行债券594只、募集资金2950.38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2.6倍、34.9倍和21.6倍,发挥了资本市场融资主渠道作用。

  农业保险服务覆盖领域不断拓宽。全省60个县(市、区)均开办了作物农业保险业务。

  ……

  新的五年,又是一次满载希冀的出发。坚定不移地行进在扩大金融总量、优化金融结构、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道路上的吉林金融业,正显芳华。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