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美丽吉林新画卷

作者:聂芳芳 来源:吉网
2017-05-18 10:12:26
分享

  繁花似锦,绿意葱葱。

  5月的吉林,当您徜徉在长春市街头小巷,随处可见花砖铺地、绿树成荫的街心公园,一个个漂亮舒适的休闲椅,一处处功能齐全的现代健身器材。听到的是孩子的欢声,看到的是老人的笑脸。夜晚,城区街道灯火通明,广场上儿童打闹嬉戏,休闲的人们三三两两漫步其中聊天逗趣。

  而在另一边,那些美丽的乡镇也不寂寞,吉林龙湾野生杜鹃花卉旅游节、长春市双阳区的采摘节、梅河口的梨花节、敦化金达莱采风节……以各种别具特色的活动,吸引着游客纷纷前往。

  近年来,我省阔步走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道路上,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城镇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城市生活更加和谐宜人……一个个目标有序实现,美丽吉林的新画卷正呈现在人们眼前。

  产业为基,建设生命力持久城镇

  作为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近年来,我省坚持把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统筹城乡、调整结构、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制定了总体规划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问题,努力走出符合实际、特色鲜明、生态文明、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如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先从产业发展中寻找答案。

  5月11日凌晨4时,天刚蒙蒙亮,蛟河市黄松甸镇进步村李元元家的木耳地里就忙活得热火朝天。李元元雇佣的3个工人从三轮车上卸下木耳椴,李元元夫妻两人在地棚里摆椴。一会功夫,几千椴木耳椴被运到地里。

  李元元介绍,在地棚里摆椴是先在木耳地上铺一层地膜,防止长出的木耳被沙尘覆盖。他还告诉记者,今天他家共计种植春耳4万余椴,预计收入可达8万元。

  李元元仅是一个缩影。多年来,蛟河市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产销供一条龙、技农贸一体化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2016年,人工栽培黑木耳发展到3亿袋,干品产量达1.2万吨,木灵芝100万椴,食用菌产值达8亿元,人均纯收入达15000元。

  为方便外地订货商订购食用菌产品,蛟河市2004年建成了黄松甸食用菌批发大市场,主要经营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系列干品和其他农副土特产品,并被确定为农业部定点市场。经过10多年的开发建设,如今,市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经营业户1000余户,经纪人3000余人。目前,蛟河市黄松甸食用菌批发大市场年可销售黑木耳3万余吨,销售额达21亿元。除了销售本地木耳外,还有近两万吨木耳来自延边地区和黑龙江省等地。

  产业是特色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生动力。突出产业特色,我省着力解决“产”的问题。近年来,我省支持产业园区发展,将示范城镇产业园区纳入省级开发区奖补资金支持范围;有条件的地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以土地使用权入股与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联营、联建工业项目。目前,示范城镇初步形成了产城互动、规划引领管控、多元投资建设、城乡双向一体化、承接城市功能外溢、社会保障推动、商贸促进、资源开发带动等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发展模式,基本实现了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和社会保障由“乡”到“城”的转变。

  特色为重,布局“小城镇特色发展”

  除了产业基础,为促使城镇化建设重心下移,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2013年省委、省政府组织实施了22个省级示范特色城镇建设。经过3年多的努力,这一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批生态文化、历史风情、旅游休闲、产城融合、商贸物流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快速发展,特色城镇化建设亮点纷呈。

  长白山脚下,有这样一个城镇——二道白河镇,它是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一个以发展旅游产业为主导的综合型城镇,素有“美人松故乡”之称,还是长白山北景区重要的旅游服务基地。

  几年来,二道白河镇始终瞄准世界顶级水平,科学规划、建设、管理,组织实施了湿地公园、特色商街、慢行系统等一系列重点工程,走出了一条“旅游城镇化、城镇景区化、景区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成为T20世界旅游名镇联盟的重要成员。

  一边是省级示范特色城镇如火如荼的建设,另一边我省特色乡镇凸显旅游特色,打响了“国字号”招牌。

  如今,我省“国字号”特色小镇正在展现它的风采。

  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我省有3个小镇入选,分别是辽源市东辽县辽河源镇、通化市辉南县金川镇和延边州龙井市东盛涌镇。

  金川镇是辉南县境内重要的旅游乡镇,自然资源丰富,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先后获得了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国家级重点镇等美誉。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在这里,拥有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

  漫步在龙湾的林间,枫叶铺满小路,深绿的、淡黄的、褐黄的、火红的、橘红的,只是看看这些五彩缤纷的树叶,就足以陶醉在其中。

  特色小镇,不仅仅是一座城镇,更是融合了发展理念、经济转型、科技进步、城乡统筹、生态社会等一系列概念的理论创新。作为城乡纽带,我省小城镇正在实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相融合,开发和培育特色名牌产品,做大做强,以产兴业,以业带镇,城乡结合,一体化统筹发展,从而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及提高产业竞争力。

  宜人、宜居,打造和谐城市

  城镇化不等于城市建设,而是要围绕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转变。

  走进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村中在宁静中充满欢乐、祥和。

  “没想到和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现在不花一分钱,就能住进这么高档的社区,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啊。”村民杜凤华收拾着刚刚入住的新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陈家店村党总支书记林清远说:“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让农民真正变成‘城里人’,不仅仅是让农民‘上楼’,而是要更好、更有效地为进城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改变原来单纯依靠土地保障的模式,解决好农民的后顾之忧。”

  为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近年来,我省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放宽户籍政策、开发就业岗位、引导农民土地流转、促进农村经营方式转变、以宅基地换房的形式让农民进城上楼、发展特色产业等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和专项改革示范试点工作。一系列举措,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目前,对进入示范城镇定居的农民,在户籍、社保、就业、教育、社会救助等方面享有与市民同等的政策待遇,其享有的农村政策优于城镇的,可在一定时期内继续享受农村政策。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不仅仅让百姓安居乐业,我省各个地区还在纷纷加快建设“宜居”城镇。

  行走在敦化街道上,处处洋溢的生态之美。近五年来,敦化致力于优环境、提品位,累计投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5亿元,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和承载功能全面提升,城镇化率达到66%,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出10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老城区提质和新城区扩容并进,山水环绕、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市空间形态基本形成,敦化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青山绿水、环境秀美……在白山松水间,山水城市、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展现着风姿,开启了美丽吉林的新画卷。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