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互联网+” 农业 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作者:高艺上 来源:吉网
2017-05-24 15:22:00
分享

登录淘宝网,搜索松原有机食品网店,一家闪耀着“四颗皇冠”的网店映入眼帘,点击进入网店,一张具有东北原野风情的页面呈现在眼前,黑芝麻、小米、红小豆等特色农产品一应俱全。

这是松原农副产品开辟“互联网+”销售模式后取得的显著效果。

在松原市宁江区,这一全新的销售模式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近年来,宁江区大力推动农业经济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了由原有主抓连锁店、商超销售模式,改变为线上推广宣传下单,线下实体店体验配送相结合的营销模式,农副产品搭上“互联网+”, 实现了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产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做好品牌基础

宁江区立足资源优势,依托优势特色产业、生态环境资源,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和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产业,为发展农副产品电子商务奠定了良好的原材料供应基础。截止到目前,全区“三品”生产面积达到4500公顷(即绿色食品1000公顷、有机食品500公顷、无公害食品3000公顷),产量可达8万吨,产值1.5亿元以上。无公害蔬菜认证33个,绿色蔬菜认证1个,绿色食品认证8个,有机食品认证9个。省级著名农产品商标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通过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农产品品牌,申报绿色、有机、无公害认证,帮助企业搭接农博会、绿博会、农产品深交会平台,对企业园区基地提供细致周到的技术服务。打造了“风华富硒大米”“德伟杂粮”“松滨老醋”“善友香瓜”“民乐棚菜”等一批优势品牌农副产品,为农副产品搭上“互联网+”,奠定了良好的品牌基础,助推宁江农副产品走出松原、走向全国。

打造线上平台

宁江区通过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帮助实现农副产品的网上宣传、交易、支付,帮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快速建立网络营销渠道,有效发通过互联网推广产品,创建农副产品产供销信息一体化综合服务新机制。同时,鼓励国内外电子商务企业进入农业领域,鼓励涉农主体自建农业电商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销售,加快推进农副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风华农产品开发中心,在阿里巴巴采购批发网站开设了网店,主要销售富硒系列农产品,2016年销售额达到1500万元。德伟米业在淘宝网上开设了德伟食品旗舰店,主要销售杂粮杂豆,销售额持续增长。大溪浪河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在网上主要销售小米、杂粮杂豆, 2016年销售额达到10万元。松滨老醋有限公司通过网络销售黑豆酱油、老醋、宴会醋,2016年销售额达到200万元。目前,“互联网+农副产品”的发展在宁江区粗具规模。

整合物流资源

宁江区加强线下配套体系建设,将物流项目纳入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鼓励物流、快递企业到各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配送点,完善农村配送体系,做好物流体系的“最后一公里”建设,实现 “农副产品进城”,将宁江区特色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通过推广新型农副产品流通模式,推进互联网技术在农副产品电子商务编码管理、包装标识、仓储、冷链、物流等环节的应用,实现农副产品在仓储、物流、配送等环节的高效管理。同时,为农业产业化企业、合作社销售农产品提供充足的物流信息。依托各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创建农副产品网络营销集聚园区,引导骨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强化仓储、配送、采购等功能,发展以农副产品市场为依托的网商集聚区。鼓励乡镇根据自身产业优势,创建乡镇农产品电商综合服务站,汇聚优势资源,拓宽营销渠道。

优化保障措施

宁江区鼓励大学毕业生、农村返乡创业青年和大学生村官等群体利用知识优势、技术优势、年龄优势自主创业,创办小微农副产品电子商务企业或农副产品网店,出台给予创业贷款贴息的优惠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壮大农产品网络营销的从业群体。培养农副产品网络营销实用型人才,加大对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的电子商务知识和技术培训力度,积极推动农村经纪人转型升级,引导这些农村经纪人利用现有资源和销售渠道开展农副产品网上营销。组织农民参加合作社培训班,农业部门联合多个部门举办“互联网+”培训会,推进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高效管理,鼓励和引导农民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参与“互联网+”发展。2016年,宁江区组织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55人、经营管理者46人、财务人员34人、农村能人110人,逐步建立起区、乡、村三级人才支撑体系,为“互联网+农副产品”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