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传文化 诗笛润校园

作者:沙春霞 刘源江 来源:吉网
2017-06-09 11:29:00
分享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曾倡言:“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一所学校建立特色是非常重要的,特色教育往往是转变学校形象的一个突破口。”延吉市依兰镇北兴小学在提炼、总结、继承、拓展的过程中,立足本校的实际,走独特的办学之路,用文化凝聚力量,让诗笛放飞梦想。

书香传文化 诗笛润校园

特色带头 开启文化传承创新

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个学校先评论它的校长。”北兴小学的陈君校长是一个有着特色办学理念的校长。在谈到理想学校状态时,他说:“在学校要有三种声音,即朗朗的读书声,学生的欢笑声,悠扬的韵律声。”朗朗的读书声就是学生们学习的声音,欢快的笑声就是学生们在学校的生活愉快,悠扬的韵律声就是有着声乐和谐共鸣之声。

2016年,学校确立了“诗笛”办学特色,提出“吟诵诗词三百首,吹奏陶笛千百回”特色活动,开展“诗笛”教育,开发“诗笛文化”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在体察和感悟中提升人文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社会核心价值观。

“诗笛”即诗词与陶笛。“诗笛”教育主要探索诗词、陶笛的学习的整合。“诗笛”教育课程是一门对传统文化艺术进行传承与创新,并以此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融智育、德育、美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书香传文化 诗笛润校园

搭建平台 让音乐融入传统中

“诗笛”作为一门校本课程,诗词、陶笛知识传授与吟诵、吹奏技能训练也应当是其第一要义。在“诗笛”融合中培养技能。“诗笛”的教学中可采用陶笛配乐下的诗词吟诵或诗词吟唱方式。因地制宜,开发“诗笛”校本课程,学校以新教育工作室教师为研究骨干,成立诗笛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从浩如烟海的诗词中,遴选出适合小学生诵读的300首作品,内容涵盖春、夏、秋、冬,乡情、亲情、友情、咏物、咏史,乡野、纪游、人生、艺术等类别,根据小学生不同年级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按1-300序列编排,分为12个学期,每个学期25首。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古诗“平长仄短,韵长入短,依字行腔” 的吟诵规律;同时开展“三读”活动,打造“诗廊文化”,构建文化氛围。

通过“两本”、“ 两培”、“ 两训”进行传习提升陶笛演奏技能。在吟诵中,指导学生用陶笛伴奏进行相应的节奏练习,并以陶笛之乐给吟诵、吟唱配上曲调,进行吟诵音准、音长的把握与体会,掌握行声中的节奏点,在吹、唱、吟、诵、演中快乐学习。“诗”“笛”结合,既利于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吟诵技巧,又能提高学生陶笛 “气、指、舌”运用的吹奏技能。

书香传文化 诗笛润校园

  坚持之心 使特色教育更持久

在巩固 “点”上成果的基础上,由点到面,逐步扩展,分类推进,使特色点发展成为学校整体面的风貌,做到持之以恒,真正让特色教育成为一种文化。“诗笛文化”教育以“诗笛”课程项目为依托,对学生开展技能培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全面构建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学校坚持加强校本培训,强化教师课程的意识。针对校本课程内容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师资培训,提高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实践能力,为广大教师提供制度支持和资源保障,让老师们能目标明确地开发校本课程内容,有效地落实校本课程。进一步明确课程开发的内容、时间。通过宣传、校园建设、展示活动,各类教育活动的渗透(如传统节日,趣味诗笛运动会,古诗词诵读比赛,各级比赛等),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让诗笛文化融入学校每一位师生心中。

对诗笛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好教材、好课,学生好的作品及各种展示活动中的表现等进行展示评价;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学情分析等方面,加强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调研和监控,实现经验交流促进诗笛文化与学校教育教学相辅相成,深化学校“儒雅、灵气、乐学、阳光”的育人理念。

校园有了文化,底蕴才会深厚,校园有了艺术,精神更显灵动,文化使我们底蕴深厚,艺术使我们校园充满灵气。我们相信:延吉市依兰镇北兴小学有了全体师生的热心参与和澎湃激情,加之新颖有趣,独具特色的活动,必将打造独具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北兴“诗笛”文化品牌。

书香传文化 诗笛润校园

书香传文化 诗笛润校园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