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软环境,是生产要素聚集的洼地、投资兴业的福地、人才发展的高地、政策环境的佳地。龙山区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持续发力抓环境,从投资者、经营者、企业家和人民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做到无事不插手、好事不伸手、有事不撒手、难事不放手,围绕“四个聚焦”全力打造辽源市软环境最优区。
聚焦真情服务抓环境。今年以来,龙山区紧扣“强服务、谋发展”主线,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方式,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做到服务兴商,在企业项目落地和建设过程中提供优质的服务,努力为企业创造有利的生产条件和宽松的发展环境,做到从过去企业家“上跑”办理各项审批手续转变为各级领导干部“下跑”到企业直接解决问题,使龙山成为了投资兴业、干事创业的“热土”。截至目前,中农、蓝天城、华纺纤维、农合世家等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做到情感留商,多关心企业,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惑,特别是企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上门帮扶,嘘寒问暖,以优质的服务感动企业,以真情实感拉近与企业之间的距离,让企业家情系龙山、心在龙山,能够全身心的在龙山发展事业,使龙山成为了外来企业家的“第二故乡”,吸引了一大批企业前来投资兴业。截至目前,太阳能光伏组件项目、静电纤维材料研发基地建设项目、城市公共自行车项目、翠京元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项目相继落户龙山,成为推动龙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
强大动力。第一季度,完成引进域外资金22.2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50万美元,分别完成任务额的29.2%和28.3%,迎来首季“开门红”。
聚焦强化措施抓环境。以提高行政效能为目标,成立了龙山区软环境办公室,建立起首问负责制、问题清单制、包保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四项制度”,将最先接待外来人员的个人作为首问负责人,负责全程提供热情周到、方便快捷的服务,直至群众满意为止;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一列出问题清单,逐个研究破解,直至问题销号为止;将重点中心工作逐项落实包保领导和部门,层层传到压力,直至责任落实为止;将服务办结时间进行具体限定,及时跟踪问效,直到完成为止。以企业和群众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进一步创新监管模式,制定了《“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实施细则》,开展检查事项清单、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市场主体名录库的制定,逐步建立起“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营造公平、规范、有序的市场经营秩序。同时,落实好国家和省市惠民惠企政策,创新投融资体制,着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引导160余家中小微企业负责人参加全区银企对接活动,8户企业与两家银行达成贷款意向,意向总额5450万元,让企业在改善环境中真正获益、得到实惠。
聚焦创新创业抓环境。不断巩固和扩大商事制度改革成果,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一季度新发展私营企业 50户,个体工商户 41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 4户,民营经济比重达到96%以上,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立足科技智慧产业园和创业服务中心平台,充分发挥龙山科技、齐力众创两个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各类产业孵化器的基础优势,进一步完善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创新创业项目扶持,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的合作,制定人才培育和引进政策,为企业提供所需人才。
聚焦转变作风抓环境。围绕年初确定的39项重点工作、27件惠民实事,区政府区长、各副区长率先实行“挂图作战”,针对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安全生产、环保督查、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横标定人定职责、纵标定时定进度,以目标、责任、时限倒逼任务落实,并强化跟踪问效,实行挂号销号制度,推动跟踪问效常态化,确保任务落地见效。同时,针对工作中发现的涉软问题,从制度、机制上查找漏洞和薄弱环节,用铁的纪律严格要求,加大对庸政、懒政、怠政的整治力度,坚决整治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作风散漫、纪律涣散等问题,逐项加以整改,对有章不循、有规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单位和个人,坚决纠正,严肃问责。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区纪检监察机关先后对两起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问题进行了严肃查处。通过整治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树立政府诚信形象,以问题整改实效检验软环境建设成果,使企业和群众切身感受到软环境建设不是说在嘴上,而是干在实处。
优化营商环境绝非一蹴而就,而是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才能让好的环境落地扎根。未来的工作中,龙山区仍将把优化软环境服务作为第一核心竞争力,全力推动软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景钰)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