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通榆县乌兰花镇陆家村年逾花甲的张福军家曾经是贫困户,如今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分红,每年可获得两万元收入,加上夫妻俩给物业打工每月的800元收入,小日子过得可滋润了。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省上下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五级书记抓扶贫,脱贫攻坚政策体系、责任体系、投入体系、动员体系、督查考核体系五大体系基本建立,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突出以上率下高位推动。全省各级政府已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责任书。组织开展“千个单位包村、万名干部包户、百万党员参与帮扶活动”,省级领导带头包保,省直单位和党员干部重点包保,市(州)直单位和党员干部定向包保,县(市、区)直单位和党员干部兜底包保,百万党员参与包保,实现贫困户帮扶包保全覆盖。
突出强化政策支撑。着力构建“1+9+36”的政策体系。“1”就是一个意见,即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9”是9方面的政策保障;“36”即行业部门的实施方案和36条支持政策。探索建立扶贫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多渠道融资机制。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去年全省投入各级财政扶贫资金52.6亿元,其中,国家投入11亿元,比去年增长1.6倍;省本级投入18.5亿元,比去年增长12倍。去年在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面铺开涉农资金整合试点的基础上,今年扩大到所有贫困县。
突出夯实精准基础。去年以来,全省围绕“从严从实”识贫定贫,组织省市县3.5万名干部集中开展“回头看”精准识别行动,逐村逐户摸底排查。据统计,全省共清理出建档立卡系统贫困人口17.6万人,新录入19.3万人。在全省推广白城市“三个星级”分类识别做法,进行分类施策,实行差异化帮扶。组织各地自上而下建设监控大数据信息平台,探索建立贫困人口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
突出抓好特色产业扶贫。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产业扶贫摆到重要位置,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农村改革和生态建设,推广了20种特色产业扶贫模式,突出发展特色种养业,积极推进电商扶贫,大力发展光伏扶贫,因地制宜发展旅游扶贫,促进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增收,因人因户因村实施产业脱贫项目。全省35.7%的贫困户参加了新型经济合作体,产业覆盖81.5%的贫困户。
突出推进重点攻坚行动。全省上下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强化落实重点攻坚措施。推进危房改造攻坚行动,去年改造危房4万户,今年计划完成剩余的4.8万户改造任务。推进饮水安全攻坚行动,去年全省解决了5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今年计划解决10.4万人。实施健康扶贫攻坚行动,重点落实“五提高、一降低、一增加”补助政策。推进教育扶贫攻坚计划,率先在贫困地区对建档立卡的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职业院校实现应补尽补。
突出抓好责任落实,建立考核评估机制。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和省直部门(单位)包保帮扶贫困村工作成效考核评价办法,年底进行了考核。从考评情况看,各市(州)和县(市、区)考评分值在90分以上。我省出台了《吉林省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的实施意见》,贫困县乡党政正职攻坚期内保持稳定、不脱贫不脱钩。
对我省的扶贫工作,国务院领导同志以及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都给予了肯定。国家考核评估结果反馈:“与2015年预评估结果相比,吉林省在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退出准确率方面有提升,群众满意度方面也有进步,‘两不愁、三保障’方面提升较为明显。”
2016年,全省贫困人口减少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5.1%下降到3.34%,比全国低1.16个百分点。“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得到提升。(记者毕玮琳)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