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转型升级

作者:王子阳 何琳娣 来源:吉林日报
2017-07-28 10:49:00
分享

原标题:我省民生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两年来,吉林省民政系统牢记总书记嘱托,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主动担起全面小康的民政使命,以“民政为民爱民”为宗旨,以保障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为主线,大力推进法治化、标准化、社会化、信息化“四化统筹”,实现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的转型升级,使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充分发挥民政兜底作用,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政策创制,健全全面覆盖的制度政策体系。坚持用法治精神引领工作,用法治思维谋划工作,用法治方式破解难题,实现制度建设无空白。2011年以来,修改了地方性法规2项,出台政府规章2项,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文件17件,以省民政厅名义出台文件53件,推动了基本民生保障制度政策体系的形成和完善。目前,吉林省已基本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专项救助为主要内容,以慈善救助等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与扶贫开发、司法援助、优抚安置、困境儿童关爱保障、残疾人帮扶相衔接的基本民生保障体系,从制度上实现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全覆盖。

加大投入力度,持续提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今年1月至6月,全省筹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资金53.50亿元,比去年增加1.72亿元,提高3.3%;投入医疗救助资金3.53亿元,同比增加0.81亿元,为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1月至5月,全省资助困难群众参保参合52.66万人,人均资助115元;对困难群众开展直接医疗救助16.93万人次,人次均救助911元;全省救助10.1万人次临时救助对象,人次均741元。

突出工作重点,着力补齐民生保障短板。一是突出重点群体,明确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和照料护理标准差异化服务原则,统筹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障工作,持续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活动。二是突出重点领域,全力做好低保兜底保障工作,有序推进“两线合一”,教育、住房、医疗等政策全面惠及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三是突出重点问题,积极配合卫计部门,共同推进大病保险支付倾斜政策、大病救治专项行动、先诊疗后付费等政策措施。

加强基层能力建设,着力改善和提升服务水平。2010年以来,吉林省着力加强社会救助基层经办服务能力建设,确保事有人做、责有人负,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加强经办服务队伍建设,全省在省、市和县三级均建立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性质的省社会救助事业局(中心)。吉林省依托乡镇(街道)社会管理办公室,在乡镇(街道)建设社会救助服务大厅或依托政府综合办事大厅设立救助服务窗口,开展城乡低保“一厅式”服务。加强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建设。建成了以申请审批、监管服务为主要功能,城市低保省到社区“五级”联网、农村低保省到乡镇“四级”联网的信息管理网络,实现全省低保信息管理网络互联。建成省到县民政部门、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三级”信息管理网络,实现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全省覆盖。

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放开市场,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改进政府服务,下放审批权限,简化许可手续,放开收费标准。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2015年省级财政用于支持养老服务发展资金,由原来的每年5000万元增加至1.1亿元。在鼓励和扶持政策的引导下,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仅去年全省养老服务项目达到161个,其中养老机构建设项目101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48个,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项目12个。

创新方式,激发社会活力。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全省已有536个社区依托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占全省城市社区总数的37.8%,主要形成了委托运营、延伸服务和资源共享3种服务模式。改革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方式,支持有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转由社会组织或企业等管理运营,全省已有19个公办养老机构实施了公建(办)民营,既提高了养老服务专业水平,又减轻了政府持续投入的压力。

补齐短板,增加服务供给。打破“一乡一院”的传统模式,跨乡镇整合区域性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在确保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需求的基础上,面向社会老人提供机构养老服务。2013年至2016年,全省新建农村养老服务大院1836个,累计达到3870个,占建制村总数的41.4%。积极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全省已有56个养老机构兼具养老与医疗服务执业资质,占养老机构总数的3.8%;已有749个养老机构与各类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占养老机构总数的49%。探索建立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制度,目前已在长春、吉林、松原、通化和梅河口开展了试点。

突出重点,保障基本需求。养老机构床位持续增长,全省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2.2张,高于全国30.3张平均水平,有效满足了机构养老服务需求。全面建立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养老服务补贴、贫困居家失能老人护理补贴制度,有效保障了经济困难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

提质增效,提高服务能力。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对所有养老院逐一核查,建立台账,制定整改方案,推进养老院服务质量逐年提升。采取“整改一批、取缔一批、疏导一批、新建一批”的办法,开展民办养老院安全隐患集中整治,取缔非法民办养老机构878家,整改476家,疏导老人3328人。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从入住公办养老机构老年人能力评估入手,评估入住老人1.27万人,为分级护理服务和发放补贴资金提供了科学依据。(记者王子阳 何琳娣)

【节选】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