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赢这场硬仗

作者:王忠先 裴虹荐 来源:吉网
2017-08-23 09:32:45
分享

通化县凝心聚力在脱贫攻坚的开局之战打出了气势,彰显了与贫困决战决胜的信心。目前,全县已脱贫1061户、1800人,占贫困总人口的25%。同时,决心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2020年实现全县贫困人口脱贫,14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通化县用明确的思路和超常规的力度,扎实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再精准、再强化、再落实,以特色扶贫产业发展为利刃,向贫困亮剑,靠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概斩断穷根,坚决打赢这场必胜的脱贫硬仗。

精准识别,精准谋划,精准发力求实效

曾是一名军人的周玉平下派到通化县西江镇民主村任第一书记已经一年半了,这名血气方刚的军人来到村子的第一天就向贫困宣战。他扎根村里,入户了解、摸底调查,很快41户贫困家庭的情况就了然于胸。立足实际,他与村两委班子决定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主,反哺贫困户脱贫。去年,民主村申请筹集资金60多万元,租用土地23.35亩,成立了发展经济项目园区,项目涵盖红松苗圃培养基地、中药材基地、食用菌种植基地。当年木耳就丰收了,净得利润2万元,贫困户得到近1000元分红。

周玉平打的这场漂亮仗,就是通化县党员干部扶贫工作的缩影。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通化县抽调18名精干力量组成一支强有力的脱贫工作队伍,建立了“编制一部工作手册、建立一本扶贫台账、开通一个扶贫信息网、设立一面信息公开栏、办理一张对接明白卡、实施一包到底责任制”的“七个一”工作机制,自上而下形成了脱贫攻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去年,完成79个包保部门、152户企业对全县各贫困村、贫困户的全面对接、建档立卡,做到了层层落实、全覆盖、无死角。

不让一个贫困乡镇、村落伍,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通化县严格把关,认真完成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按照“个人申请、入户摸底调查、村屯集中评议、乡镇复核审查、县级审核确认、扶贫建档立卡”的“六步工作法”要求,逐户调查、倒排核准、公开评议,认真核查、做到一户不漏、一户不错、一户不假。

贫困人口是什么情况,年收入多少,脱贫缺口多大,靠什么办法解决,谁来帮助解决?这些都逐一落实,做到建立台账、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确保扶贫对象无争议、无异议。2015年底,全县核定贫困人口3920户、7214人。同时,严格按照要求,全面开展了“再回头看”工作:一看基本档案是否齐全,解决“档案精准”问题;二看脱贫措施到不到位,解决“措施精准”问题;三看帮扶机制实不实,解决“责任精准”问题;四看资金使用准不准,解决“使用精准”问题;五看脱贫成效真不真,解决“包保精准”问题。此外,结合省委关于贫困村、贫困户退出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贫困村、贫困户退出机制,进一步查漏补缺,完善脱贫攻坚工作。

面对贫困村因病因学致贫人口多、异地搬迁任务重、空心化老龄化现象多、公共服务滞后、贫困群体增收压力大等新情况、新挑战,通化县因地制宜,在配合产业扶贫基础上,统筹推进“1+N”工程,全面协调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程。

到2016年底,在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方面,已经实施5个工程,主要建设自来水、道路、小流域治理及其他基础设施;在卫生医疗救助工程方面,按照省里文件落实“两提高、两降低”政策;在农村住房安居工程方面,对48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在教育均衡保障工程方面,投入400万元资金用于资助222名各阶段贫困学生救助工作;在社会救助兜底工程方面,对1300户、2200人纳入社会兜底工程;在岗位开发就业工程方面,已选出70个就业岗位,正在逐步安排贫困人口就业,实现一人就业、一家脱贫;在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方面,选择了32名专家组成专家服务团队,开展扶贫培训50场、培训8000余人。

立足特色,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拔穷根

“村里建起了菌场,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有望了,大伙现在就盼着致富呢。”“庭院养殖最适合我们村这些因病因残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了。”“脱贫先要拔掉贫困户‘等靠要’这思想上的穷根,要给劳动能手创造致富的机会。”……从通化市各职能部门下派到贫困村的第一书记们干得有声有色,成绩显著。采访中记者听到了一个共同的声音:“要让村子和贫困户有自己的产业。”

如何保证贫困户早日脱贫不返贫,找对脱贫方法、选准特色项目是关键。光华镇光华村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模式,依托村蓝莓种植合作社与通化禾韵现代农业公司合作,流转土地1500余亩,鼓励农户入股,公司投入苗木、资金,负责技术支持和管理管护,每亩地保底分给农户1000元。贫困户季元利已61岁了,腿脚不便,妻子患有精神障碍,老两口无儿无女,过去靠着3亩多地,年收入也就几百块钱。“现在好了,不用干重体力活,把地拿出去入股,企业替你管、给你种蓝莓,明年保底能收入3000元,再不为赚不到吃饭钱发愁了。”季老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三棵榆树镇鞭杆沟村采取“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走“集中管理、统一经营、利润分红、集体和贫困户双赢”的路子,突出扶贫项目精准,谋划优势产业带动贫困村脱贫,先后建立了种植业、养殖业相结合,长期、中期、短期项目相配合的多元化产业扶贫体系,投资87万元发展地栽木耳7万棒、贝母40亩;投资82万元,进行蛋鸡养殖、肉鹅养殖、育肥牛养殖、绵羊养殖,不断拓宽贫困人口增收致富渠道。2016年年底全村贫困户人均分红380元,户均分红1500元,村集体经济增长12万元。今年,该村进一步扩大了扶贫产业发展规模,年末预计村集体增收5万元,贫困户人均分红500元。

立足实际、放眼长远,找准穷根、精准施策。通化县明确了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工作思路,确立了脱贫攻坚长效机制。“输血”变“造血”,通化县在扶贫中实现了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全县的贫困户在脱贫中也经历了从“收人以鱼”到“学人以渔”的转变。

在产业扶贫中,该县科学定位产业,充分依据群众意愿、市场需求、产业基础和帮扶单位的优势,做熟不做生,选择有经验、见效快、可持续的产业,总结出了适合发展的“脱贫项目+村集体+贫困户”“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包保单位+贫困户”“产业大户+贫困户”等十大扶贫产业模式。

对于产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难题,该县不断创新思路,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深入挖掘企业、协会以及在外能人等资源,争取资金支持,提供资金保障。截至去年底,全县共投入扶贫资金2574万元,确定了贝母、食用菌种植以及生猪、肉牛养殖等扶贫产业项目77个。

长远立志,固本强基,做长效扶贫文章

今年,通化县全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建立健全扶贫责任体系、政策体系、制度体系,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加强产业引领,确保脱贫长效。

摆脱“就扶贫抓扶贫”的束缚,实现贫困人口持续稳定脱贫、不再返贫,巩固发展产业项目是关键。该县一头抓招商引资和定单,找大企业搞农业产业化和订单农业,另一头根据企业和订单抓土地流转,形成效益和规模。

怎么实施?通化县扶贫办主任于泓智给出了答案:“先抓住扶贫开发与经济增长的结合点,先发挥能人大户、村集体、合作社等辐射带动作用,吸呐贫困户,探索行之有效的脱贫新路子;再发挥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促使更多的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的基础上,做好做活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大文章,加快土地流转,扶持贫困户在‘种养加’方面增收。”

同时,该县继续谋划牵动全局的带动项目,创新推广扶贫模式,落实“一村一方案、一户一政策”精准扶贫计划,做到贫困户产业扶贫既有短期项目来“止疼”,又有长期项目来“治愈”。今年年初,通化县再次确定扶贫产业项目34个,下发扶贫资金419万元,用于发展种植、养殖、旅游类等项目发展。

以电商为平台的创新扶贫模式中,通化县采取以点带面的办法,首先确定四棚乡砬子沟村和二密镇八道沟村两个贫困村为重点扶贫对象。如今,砬子沟村站网上交易额超过了20万元。二密镇大煎饼网上销售额实现7万元,每天超过100多条订单,电商扶贫得了良好成效。

今年下半年,通化县将继续强化产业引领,做好脱贫扶志工作,加大资金监管力度,开展脱贫实效考核,为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探索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把着力点从完成脱贫转到实现致富上,在聚沙成塔、聚土成山上着力攻坚,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力支撑,扩大项目带动能力,推动产业链上下延伸,打造项目升级版,确保贫困户尽早获益、早日致富。”谈到下一步扶贫工作的开展,于泓智介绍说,扶贫还要与扶志相结合,既送温暖,更送志气和信心,转变贫困户过去被动式扶贫的落后观念,帮助贫困户树立自主脱贫意识,杜绝返贫现象发生。同时,开展资金专项检查,加大扶贫工作督导力度,组织督导组深入贫困村、贫困户中对各乡镇、各包保单位脱贫工作进行阶段性督察验收,确保每一笔扶贫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