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佳宁 通讯员徐长友 任贺 黄祺峰
10月17日,干活归来,董双英风尘仆仆,坐在桌前算了一笔收入账。短短3个月时间,她共赚了1万多元钱。而之前,她的年收入只有四五千元。“给合作社打工,那可合适了。”
自从把家里的7亩地给了村里的合作社种植,她就解放了双手。农忙季节,她为合作社打工,一天至少能拿到100元钱的收入。余下的时间,她去忙活别的营生,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提到合作社,她的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去年,舒兰市溪河镇溪河村由村党支部书记张月红牵头成立了浩祥水稻专业合作社。从大家的不理解,到村民积极加入,合作社总算磕磕绊绊地办了起来,头一年就取得了可观的利润,村里的22户贫困户每家都拿到了补助。
党的十九大就要召开了,村里将组织村民观看十九大实况,准备学习新政策。张月红说:“跟着党的政策走,日子越来越好过,现在不仅挣钱多了,生活环境也美了。盼着十九大给咱农民多指路,我们踏踏实实干下去,全村人都能把好日子过好。”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