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文化自信”

作者:李梦溪 来源:吉林日报
2017-11-14 10:26:32
分享

省文联副主席、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曹保明对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文化及文化自信的论述深有感触,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思考。他说,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兴,国家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里,习近平同志把文化自信上升到一个国家的灵魂的高度,这是对文化的深刻概括。中华传统文化有5000多年历史,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独特深刻,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让全体人民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以来文化繁荣兴盛的成果。习近平同志指出,现在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说得非常准确。所以精准扶贫和文化扶智,就要求文艺工作者及时把改革开放的文化成果送到贫困地区,要开发贫困地区群众的智慧,引导他们改善精神面貌,要把“智”送给他们。“智”是什么?曹保明认为,那就是要帮他们认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充分展示独特的地域文化。曹保明和省内的文化工作者一起扶贫的时候,经常与贫困地区群众共同过年,把很多文化的细节、民间工艺及许多新的文化形式都带给了群众。之后,许多贫困地区选择了适合各自特点的文化形式,有的做冰灯,有的做剪纸,有的讲故事,发展起了各种文化产业,走出了文化脱贫的新路。

曹保明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重要的一点是树立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有密切的关系,自信产生自觉,也产生文化的自强。文艺工作者要坚定地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我们文艺工作者发自心底的力量。

作为著名民俗学家,曹保明对我省地域文化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我们必须把五千年文化积累的养分充分发掘、传承下来。吉林文化未来一定要重视地域文化、乡土文化和民间文化。吉林省有自己的渔猎文化、森林文化、冰雪文化、村落文化和农耕文化,文化类型非常丰富,但我们对这些文化挖掘得还不够,特色还是没有充分展示出来。比如,对吉林省久远的农耕文化,我们就要多讲吉林大米的悠久历史,阐述吉林大米的生态背景。同时,还要挖掘吉林省的工业文化,发掘工业文化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吉林省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有两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好好守护这些文化遗产,守住特色,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壮大。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