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幸福进发

作者:刘姗姗 来源:吉林日报
2017-12-05 09:25:35
分享

向幸福进发

  本报记者 刘姗姗

雷声隆隆击响鼓,万马千军战犹酣。近年来,我省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以“史上最高规格”吹响决胜小康的号角,2016年,全省完成了30万人的减贫目标,贫困发生率由5.1%下降到3.34%。

振奋人心的数据背后是幸福的民生图景:无论是长白林海,还是西部草原,到处可以看见整齐漂亮的农家院舍和充满活力的创业人群。

伴随着十九大“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号角,一场新时代的脱贫攻坚战正在吉林大地如火如荼上演:2017年,我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预计实现663个贫困村退出,超额完成16.68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脱贫攻坚工作呈现出措施有力、氛围浓厚、成效明显、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10829名驻村干部走到贫困群众身边,把根深扎进土里,解深贫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打赢这场硬仗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斗志。

入愈之深,其进愈难。啃硬骨头,需要突破常规的思路和办法,“真扶贫、扶真贫”,就要扶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在吉林,扶贫工作重视程度之高、政策举措之实、工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浩大声势,开全省之先河——

从年初至今,我省先后召开全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全省扶贫开发成效考评工作会议等10余次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相关工作,强力推动各项脱贫任务落实;

3月至4月、9月至10月,全体现职省级领导先后两次深入脱贫攻坚包保片区和县、乡、村进行督导和调研,指导开展工作,协调解决困难问题,持续推动全省脱贫攻坚工作稳步开展;

党政一把手挂帅,实地督导。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省长刘国中始终把脱贫攻坚重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先后多次深入联系村蹲点调研,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在开展其他调研工作时也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深入基层实地踏查扶贫项目、到贫困群众家中慰问走访;

10829名驻村干部被下派到帮扶村,实现了全省所有贫困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做到一村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脱贫措施……

从楼里开会到泥巴路上奔忙,从下文发函到以心换心沟通说服,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真情实意的帮扶中砥砺出动人光芒,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在真抓实干的帮扶中进一步密合生长……高位统筹“把方向”,扎根基层“解深贫”,全省上下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喜人局面。

663个贫困村华丽转身,脱贫攻坚不断加码,不让一个人掉队

“一两年没回村的村民,一下子都找不到回家的路。”对于靖宇县三道湖镇向阳村的贫困户来说,这颇富调侃意味的话,来自于他们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5000米围栏建设、4300米边沟建设、1000平方米休闲娱乐广场建设、800平方米文化体育广场建设、2.97公里水泥路面改造、50盏路灯建设、26米休闲广场文化长廊建设、1个公共卫生间和村屯绿化等11个基础设施建设……如今的向阳村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

谁能想到曾经的荒山荒地,现在变成了满山遍野的蓝莓树!谁又能想到曾经穷怕了的薄弱村,如今通过产业扶贫项目,贫困户年收益可增加1万元!

向阳村的华丽转身,仅仅是我省663个贫困村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决不让一个人掉队。”是吉林人民全面实现小康的坚定目标。

“1+9+36”的脱贫攻坚政策支撑体系的出台是我省积极打造脱贫攻坚的整体布局的创新之举。“1”即总体思路,就是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9”即9个方面的保障机制,包括帮扶机制、考核机制、约束机制、退出机制、扶贫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资金整合机制、干部培训机制、激励机制、扶贫条例等;“36”即行业部门的实施方案和支持政策,包括易地扶贫搬迁、卫生计生、交通、水利、教育、低保、电力、金融、电商、新农村建设、干部人才、危房改造、就业和社会保障、国土资源、贫困县农村教育卫生人才发展等。这些政策措施涵盖了脱贫攻坚的主要领域,力度大、含金量高,切中了问题要害,做到综合施策、系统推进、精准发力。

不仅如此,我省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传导压力、落实责任,确保脱贫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从年初到现在,我省组成10个专项巡视组,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视巡察,重点监督政策执行、责任担当、重点人员、资金监管、项目管理、工作效果、监督力度等七个方面内容。

着眼于脱贫攻坚的实际需要,不留“死角”、找准“路子”,统筹谋划、因地制宜,一系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务实创新之举,让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稳步推进。

16.68万名贫困人口生活向好,踏响小康路上的铿锵足音

“全面脱贫”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让越来越多的贫困老乡生活从无着无望到有滋有味,让一个又一个村庄从空心贫血到生机勃勃,需要扶贫力度不断加码,更需要扶贫工作持续创新。

如果说贫困问题,是挡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那么,兜底扶贫就是清除“拦路虎”最关键的一役。

在辽源,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将近一半属于因老致贫、因病致贫。“政府帮忙脱了贫,一病又返贫。”东辽县德仁村,80多岁的贫困人员于桂芹老人的一句话,深深地刺痛了辽源市社保局局长杨如军的心。

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不留锅底”?如何创新政策机制,最大限度推动社会保险兜底扶贫攻坚?成为杨如军日思夜想的心头事。

经过几个月的调研、论证,杨如军构思出了“五点双享两救助”的模式,即:低保标准提高一点、社保门槛降低一点、贷款利率和商业保险费率下调一点、政府补贴一点、群众承担一点,引导农村适龄贫困群众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使其养老金和低保金双享,同时加强大病医疗救助和残疾人保障救助,从而实现稳定、永久脱贫。

凭借“五点双享两救助”脱贫保障机制工作的开展,今年9月,杨如军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在养老金发放阶段,杨如军专程到于桂芹老人家中把银行卡送到老人手里。于桂芹老人激动地拉着杨如军的手说,“感谢党,从来没想过这辈子还能有‘老保’,以前豆腐都买不起,现在可以想吃啥就买点儿啥了。”

探索新途径、新模式和新机制,让贫困户日益感受到产业扶贫带来变化的同时,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民生、构建长效机制等方面入手,全面改变贫困户的生活状态。今年,我省全部完成了全省剩余的4.8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解决了10.3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省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实现100%全覆盖,全省277家定点医院已全部实行“先诊疗、后付费”。

砥砺奋进脱贫路,暖暖人间民生情,在通往幸福的大路上,吉林人民阔步前行。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