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裴虹荐 通讯员 牟俊龙
民风淳朴、文化底蕴厚重的古城集安,连续32年保持“全省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诸多荣誉傍身,更是助力“北方小江南”掀起一股崇尚文明的新风。
不断追求文明高度的提升,集安人执着、坚定。2017年6月20日,集安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大会,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住建局、卫计局等73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富有集安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展现群众风貌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让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城市文明对外知名度、美誉度不断跃升。
“创城”“育人”有机结合,挖掘“平民善举”
“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的环卫工人刘新,满腔热忱为乘客服务的出租车司机王俊平、李霞……集安以“好人评选”为抓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身边“平民善举”的典范。
“集安最美·因为有你”是古城的灵魂,既是对市民寄予的要求与希望,更是对市民道德素质提升的赞美和激励。
去年,“集安最美·因为有你”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出教育、卫生、文化等影响力广的10类100名典型人物、5类10个模范集体等各类好人621名。利用“道德讲堂”、媒体专栏大力宣传好人事迹,开展宣讲活动270场次,受教育群众2.3万人次,使“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鲜明价值导向深入人心。截至目前,集安市1户上榜“全国文明家庭”,21人上榜“吉林好人”,70人上榜“通化好人”,引领了文明城市的道德新风。
成风化人,润物无声。广撒精神文明之种,集安市积极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在迎宾岭建成500余延长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浮雕墙。同时,依托各类公共场所、宣传阵地,张贴发布和设置形式多样、内容齐全的公益广告、文明提示牌、宣传标语及主体小景观6000多块(处),营造了全方位、多角度、目能睹、耳能闻的创城氛围。
志愿服务营造氛围,城市文明升温
“阿姨,请您把电动车往后退一点,马路中间等红灯,来往的车辆很容易碰到您。”“大爷,现在是绿灯,您可以过马路了。”在集安市的十字路口,一位位志愿者不顾严寒引导着过往行人遵守交通规则。
集安市“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得依旧有声有色。全市20个市直党委、37个机关支部和2个社会志愿组织累计800多人参与其中,发放宣传单6万余份。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机动车“礼让斑马线”专项整治行动,规范路口交通秩序和沿路车辆停放秩序,整治道路抛洒滴漏和车窗抛物现象,市民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志愿服务让城市文明升温。目前,集安市有82支志愿者服务队伍1.2万余名志愿者。爱心志愿者协会等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为贫困学生免费发放“温暖包”113套;为空巢老人免费发放防走失定位贴200余套,“爱心发屋”已为上万名老年人及贫困居民提供免费服务。此外还开展送法律、送健康、送温暖、送科技、送文化等关爱慰问活动上千场次。“集安最美·因为有你”的志愿服务品牌逐渐树立,见贤思齐、乐于助人的氛围愈加浓厚。
惠民工程亮点频闪,增进百姓福祉
集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高品位的城市建设让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美,确保百姓在创城过程中得到实惠。
一系列惠民工程顺利实施,亮点频闪。10万吨净水厂、市区老旧小区二次供水管网改造、城市道路升级改造工程有序进行。建设污水处理厂1座,日处理污水能力2万吨。建设垃圾处理场1座,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购置道路清扫设备,逐步实现变扫为吸,机械清扫率达67%。新建改建达到国家二类标准以上公厕33座,基本满足居民和游客需求。全力推进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先后进行莲花公园、滨江休闲广场、政务广场、站前广场等项目建设。市区公园发展到8个、广场达到4个,绿地面积316.81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36.37%,道路绿化普及率攀升至96%。
创城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的同时,集安市继续加大投入,丰富全市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新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为居民提供文化活动场所,持续增进百姓福祉。
创城沃土芬芳四溢,充满生机的和谐之花正在鸭绿江畔的“北方小江南”尽情绽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