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   >   吉林新闻

“金色名片”代言人

作者:聂芳芳 来源:吉林日报
2018-04-25 11:08:52
分享

本报记者 聂芳芳

开栏语: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同时又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在吉林这片黑土地上,有这样一群劳动者,他们凭着刻苦和执着,靠着专注和坚守,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用“匠心”铸就一个个行业的精神和价值。从今天起,本报开设“吉林工匠”专栏,专题报道第二届“吉林工匠”人物的先进事迹,集中展现吉林工匠优秀代表的风采。

“不论你做什么工作,都要往前多看几步。”初见罗昭强,他的半头白发让记者印象深刻。47岁的罗昭强是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车辆装调工。他虽普通但却非凡,新一代380Km/h高速动车组、“复兴号”高速动车组均出自他手,他有“中国中车高铁工匠”“全国技术能手”等美誉,是中国装备制造业“金色名片”的代言人。

善于维修的“专家医生”

罗昭强是谁?

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大家有一个共识:只要罗昭强在,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罗昭强是一名装调工,是善于解决设备问题的“专家医生”。

“别人都可以说‘我修不了’,唯独我不能说,我没有后路,因为我也修不了的话,设备就要瘫痪。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给修上,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底线。”

凭着一股钻研技术的拼劲儿,罗昭强成为中车首席技能师,能够熟练操作更加智能化的生产机器,并大显身手。

2017年6月,在首批“复兴号”高速动车组的出厂调试中,罗昭强率领团队完成数十项调试方法的创新,确保了“复兴号”准时开通,达速运营。实现了从“消化吸收”到“再创新”的跨越。

提到“复兴号”,罗昭强满心骄傲。“交车感觉像嫁姑娘一样,既不舍又兴奋。”他说,“复兴号”前5列交车紧,任务重,平时对新产品调试大概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而当时缩短到了12天。“那段时间永生难忘,虽然艰辛,但是成功的喜悦无以言表。”

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人

“你必须从简单的‘体力型’工人发展成‘智力型’工人,否则机械就会取代你。”这是罗昭强经常说的话。

多年来,罗昭强始终坚守在机械设备旁。他不仅善于维修和调试,还是一个“工人发明家”。

从调试到研发,是一条创新跨越之路,在新一代380Km/h高速动车组制造过程中,罗昭强又被点将,接受了一次全新的挑战。该动车组是国内技术含量和速度等级最高的动车组,难度可想而知。

“我也有压力,但是作为首席技能师,我只能做,而且要做好。”罗昭强说,当时大概有1.2万余张图纸,为了“吃透”这些图纸,他不分白天黑夜,查资料、反复试验。最终,经过对动车组原理全面整理之后,他提出了创造性的技术方案,突破了27项动车组模拟的技术难点,开发了5套模拟软件,开创了利用模拟方法培训高铁调试人员的先河。

“只有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人,才能成就和别人不一样的事。”罗昭强先后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进行各种小革新、小发明270多项,开创了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工人凭借发明创造获得科技成果的先例,凸显了一线职工的智慧与力量。

“高铁工匠”的指引者

罗昭强又是诲人不倦的老师。他的工作室就像大车间一样热闹,大家在这里切磋技艺,交流经验。

记者走进了罗昭强工作室。“这是简单的稳压电源电路,一定要弄懂原理,再进行检测检修。”眼前,罗昭强正在指导年轻工友。“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工人智慧的火花,汇集到一起就会产生核聚变,我的平台就是让工人们在创新中成长,做他们的指引者。”罗昭强摸着头笑着说。

2010年,公司成立了以罗昭强为首的“维修电工首席操作师工作站”,也是“长春市劳模高技能传承工作室”暨“长春市职工书屋示范点”;2012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挂牌命名“罗昭强技能大师工作室”;2013年6月,罗昭强开办了培训高技能人才的“黄埔班”。

28年,罗昭强靠着脚踏实地和钉子精神炼就成了一名善于发明创新的“大国工匠”,他用匠心打造了享誉中外的装备制造业“金色名片”,让中国高铁奔驰世界。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