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   >   吉林新闻

当好“长春金牌工人”

作者:聂芳芳 来源:吉林日报
2018-05-02 10:20:31
分享

本报记者 聂芳芳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解放传动事业部轴齿中心,厂房内机器轰鸣,午休时间还没过,高级维修电工技师黄维祥便忙碌起来,检查机床加工工件的精度,为徒弟解答问题,在试验台前操作示范……48岁的黄维祥是一汽解放事业本部传动事业部轴齿厂高级维修电工技师,他有“长春金牌工人”“全国技术能手”的美誉,熟悉他的人都称呼他为“数控大拿”,他究竟是怎样一位“金牌工人”呢?

黄维祥1988年参加工作,2000年,企业效益不好,开始减员增效,他处于下岗边缘。为了留住自己心爱的岗位,他开始拼命“充电”。30岁,黄维祥考上了长春职工大学的夜大。“我记得当时没有公交车,每天下班后,我都要骑着自行车去学校。”三年里,黄维祥风雨不误,当工友下班休息,他却披星戴月地为了充实自己而忙碌着。

“当工人就得有个工人样儿。”黄维祥说,自己有不服输的精神。为了弄懂弄通一个原理,他经常通宵达旦,坚持看一遍不行看两遍,两遍不行看三遍,直到弄懂弄通。就是在学校那段时间,他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迄今为止,他已记了60多本学习笔记。

把过去做简单设备电器维修的电工,变为数控设备维修方面的专家;把过去岗位的“不可以”,变为现在的非他莫属,黄维祥的成功秘诀在于不断学习。而在学习的路上,他还多了一份节约的心思。

“我们那个年代讲究会过日子,在工厂里就是节约成本、为企业增效。”黄维祥说,他维修设备时,尽量不放弃主体车床,在固有结构上进行改造。

EEN-400匈牙利数控车床是1986年从匈牙利引进的,共六台。随着设备使用时间的增长,故障率越来越高。2006年底,已有四台不能正常满足生产需要而被迫停产下线。面对这种情况,黄维祥主动请缨,提出了对其改造的要求。黄维祥说,当时他压力很大,不知道行不行,就硬着头皮往上冲。“对着图纸反复研究、试验,那段时间几乎不分白天黑夜。”终于,他改造后的数控车床操作灵活,各项指标均满足原设备相关技术要求。

“我喜欢维修设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修着修着就成了专家。”2009年以来,经过黄维祥改进改造的设备达130余台,攻克的设备维修技术难题300多项,制作60种数控机床软件的备份,为企业节创价值1500余万元。

除了维修设备,黄维祥爱琢磨,维修时总愿意多问个为什么。

2016年,黄维祥创新的“机床按需自动供油润滑控制方法设计与应用”项目获得成功,为解决机床润滑方式提供了可借鉴的先例。黄维祥回忆时说,2013年,工厂里大概有40台设备经常出现漏油的情况。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他多次研究、试验,但并没有找到解决方法,而这个顽疾也成为了他的心病。“维修设备是我的本职,不管多难,我都得找出方法,让设备完美运转。”一年后,一次偶然培训机会,黄维祥发现,设备漏油究其原因是所采用的机床润滑方式不合理,为此,他大胆进行了多种创新尝试,最终解决了设备漏油的顽疾。

“创新就是摸索着干,我当时并没有想荣誉这些事儿,一心想修好设备。而就是在摸索、试验的过程中就成功了。”采访中,黄维祥言语简单、朴实。在记者眼中,正是他的这份初心和一份不服输、不怕输的精神成就了他的精彩人生。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