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   >   吉林新闻

电力系统的“保护神”

作者:毛东风 来源:吉林日报
2018-06-05 08:46:15
分享

本报记者 毛东风

为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在北国江城吉林市有这样一群人——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所长,潜心探究电力运行规律,苦苦找寻规避电网故障的各种解决方案。他们就是东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与节能技术科研团队。

浩荡大江,总有涓涓源头。20年前,东北电力大学有一位叫李国庆的年轻教师,有时间就把自己关在不足25平方米、只有两台电脑的实验室里“鼓捣”个不停。随着岁月的流逝,小李老师变成了两鬓斑白的李教授,他培养出来的许多硕士生和博士生也都相继加盟进来。于是,这个“滚雪球”式发展起来的科研小组,日后羽翼丰满,成长为国内同行中响当当的佼佼者。这么多年,这个由李国庆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依托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与节能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把事关国计民生的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与控制、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柔性直流输电、可再生能源消纳等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初衷从未改变。

过去,电力设备的检查全都是由人工来完成。这样,不仅效率低、成本高、作业环境艰苦,而且还不能做到及时发现故障隐患,检查质量难以保障。针对这一长期困扰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瓶颈”,李国庆团队迎难而上、大胆创新,率先在全国开展了电力变压器、高压断路器、城区电力电缆等电力设备运行状态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的研究与开发。这个项目的研发,涉及到电力工程、自动化控制、远程通讯、软件开发和人工智能等多个基础学科,其目的就是要把对电力设备的检查由“人检”变成“物检”,由定期巡查变成一年365天不间断定点“凝视”。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他们终于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逐一解决了大型变压器、高压断路器、电力电缆等10余种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控难题,并在国内首次开发出了由声、光、温、超声波等多种先进传感器协同组成的输配电装备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尤其针对北方冬天气候寒冷、部分部件容易损坏的实际,进行了专门的定向设计。系统在北方电力部门推广应用后,受到普遍好评。

柔性直流输电是新一代输电技术,其具有可控性高、适应性好等特点,能很好地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区域电网互联等安全难题。

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在这一领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组织科研攻关,而我国在此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这其中,由李国庆团队领衔研究的《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电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重大科研课题及所取得的突破性科研成果,功不可没。

“要想攻克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电网关键技术,必须首先建立起高质量的柔性直流输电数字与物理混合仿真实验室。有了与真实环境和状态极为相近的实验室,才能把整个电网‘搬’到小小实验室里进行分析、演算、建模。”团队核心成员陈厚合这样介绍他们所从事的“仿真工程”。

姜涛和李雪夫妇俩就是这座实验室两位年轻的科研人员。加入团队之前,他俩同在美国留学,在与团队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被团队良好的创新氛围所吸引,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越条件,双双回国加入团队。“像姜涛、李雪这样胸怀科学报国理想、专业水平精湛的核心成员,我们团队一共有16名。正是他们发扬追求卓越、团结协作的精神,精益求精地做好每一件细小的科研工作,才建成了全国同行业中一流的实验室。自然,也取得了更多的科研成果。”李国庆教授无不自豪地说。

在这座高仿真实验室里,团队成员围绕高压大容量及架空线直流电网的应用需求,各司其职,密切合作,终于攻克了大规模多端柔性直流输电核心装备电磁仿真关键技术。如今,相关技术已服务于世界首个电压等级最高、单端容量最大的张北四端柔性直流电网示范工程,为向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季奥运会雪上赛场输送可再生清洁能源,作出了积极贡献。

20年励精图治,20年风雨兼程。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9岁的科研团队,秉承“科技报国、敢为人先”的理想信念,为我国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团队创建以来,科研成果众多,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发明专利24项;10余项成果分别在吉林、辽宁、广东等省获得工程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仅近6年,他们就与生产企业签订技术服务合同90余项,为相关企业创造了3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