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   >   吉林新闻

吉林省委省政府:推进避暑休闲产业创新发展

作者:王帝元 来源:吉林日报
2018-07-30 09:14:00
分享

原标题: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避暑休闲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2.重点推进研学旅行。

建设一流研学基地。以学生暑期旅游和亲子游为主要目标市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览馆、文化科教基地、水文植被地质景观、能源水利工程、航天航空园区、名人故居等教学观光;鼓励参加特种技能培训基地、野外拓展营地、青少年军训营地等特种培训,建设一批国际标准的研学营地和研学基地。

开发特色研学产品。推动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课程计划,创新开发具有我省特色的东北抗联、杨靖宇、一汽、长影、卫星观测站、森林、湿地、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红色、工业、文化、科普、生态、民俗等多样化与个性化的研学旅行产品。

提升研学运营能力。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研学旅行产品市场运营能力;加强研学管理交流,加大研学旅行师资队伍的培训、培养力度,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及培训机构依托长白山景区、长影旧址博物馆、中国一汽等重点研学产品,打造北方研学师资培训基地;提高交通、保险及安全、管理等组织保障水平;鼓励学校、研学机构、旅行社等机构和市场主体开发研学线路,组织参与研学产品设计和管理,加强青年学生研学国际交流,打造吉林研学新样板。

3.引导激发避暑旅居。

实施“一去三引”战略。把避暑旅居作为房地产去库存的重要途径,长期作为引进旅居新人口、引进高端技术管理人才和引进双创人才的重要抓手;摸清主要旅游城市、小镇和功能区房地产闲置底数,优先将配套完善的城市商品房转为旅居地产。

释放资源共享经济。加强产业配套服务,支持乡镇、街道、社区、医院等单位和机构为避暑旅游、康养、旅居等人群提供优质服务,不断完善娱乐、休闲、生活等配套设施;释放社会闲置房产,发展公寓和民宿经济,缓解旺季接待能力不足;支持长白山、松花湖、净月潭、向海等知名避暑景区与周边村镇、周边城市共建共享度假公寓和旅居集聚区;引导图们江、鸭绿江、松花江、嫩江等沿江特色避暑县市、乡镇,开发旅居社区、服务站;鼓励万科松花湖、长白山国际度假区、北大壶等滑雪度假区、冰雪景区开发避暑休闲产品。

(四)积极拓展产业链条。

大力推动产业要素集聚。推进技术、资源、产品、市场、经营、组织、制度、人才等八方面整合创新,促进“避暑”吸引核心形成、业态规模壮大、配套设施跟进、管理营销助推;拓展“避暑”核心价值链,围绕吸引核实施游客便利化“搬运”,由游客聚集、引导消费聚集、促进产业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化发展,加速推进避暑产业集群化由低至高递进发展过程。

大力培育“避暑旅居+服务创新产业链”。形成项目策划、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营销推广、运营维护、公共服务一体化服务体系,配套相关政策,进一步引导旅居人口就业创业。

大力推进“避暑康养+医养+食品+产品制造产业链”。以避暑康养为主线,构建康养管理、投资融资、大数据开发与管理等一体化的产业生态链,支持设立康养管理总部,鼓励康养专用产品研发生产,建设绿色食品源头生产和精加工基地,协同创新健康医药研发与生产。

大力推进“避暑运动+节事赛事+装备制造产业链”。以重大避暑节事赛事为依托,延伸专业赛事节事运营服务,联动装备制造业协同发展;鼓励休闲旅居车、全地形车、旅游船舶、休闲运动装备等产品研发生产,扶持吉林天火科技、辽源改装车厂、吉林市江城船舶制造、梅河口市依华渔具等企业做强;引导休闲装备产业集聚,打造长春新区行走装备、辽源袜业产业集群。

大力推进“避暑休闲+电子商务+特色产品产业链”。适应休闲消费市场需求,深度开发、精致包装特色名优产品、食品、纪念品,推进电子商务,合理布局休闲购物超市,打造休闲购物街区,让顾客游得舒心、买得放心。

(五)重点强化“三大”产业支撑。1.加大人才智力供给。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突出服务经济复合型人才新供给,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各类高校开设避暑休闲产业人才培育课程,加强避暑休闲方面职业教育;实施全省避暑休闲产业人才培训工程,梯次培养一批行政管理、企业高级管理等管理人才,加快培养一批康养、医养、运动、林业、地产转型、红色、工业、乡村旅游等紧缺服务人才。

创新柔性引才模式。优化人才创业环境,聘请康养、运动、度假等方面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家和资本管理者,组建避暑休闲高级智库;探索柔性引才新模式,发挥人才聚集效应,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吸引省外高层次复合型现代服务业人才,通过挂职、兼职、技术咨询、周末工程师等形式,实行成果转化、技术转让与技术指导等合作模式,为我省休闲服务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强化激励科技创新。

技术整合产业创新。积极推动新技术在传统行业中的应用,建立年度产业创新激励机制,对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团队给予适当形式的激励;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气象服务水平,对避暑城市、重点景区、度假区、森林公园等舒适度指数做好精细化信息发布;组建避暑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研发机构,引导和孵化避暑产业创新;鼓励通过互动开发、开源创新等多种方式促进技术创新、服务创新。

提升信息科技发展水平。加强服务业信息化建设,推进避暑休闲景区景点、服务设施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化”向“智慧化”转化,实现重点避暑休闲旅游功能区动态监测,提升避暑休闲与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智慧化水平;促进我省休闲服务经济尽早迈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时代,实现休闲关联产品选择自由化、游玩计划个性化、配套设施协同化、休闲度假信息共享化。

3.扎实补足基础短板。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全省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计划,重点推进沈白客运专线、“一主多辅”机场群建设、“五纵四射三横”高速公路网建设;建设以自驾车、骑行、徒步为主的避暑国家旅游风景道网络体系,配套相关设施与服务。

打造旅游集散体系。建设与完善旅游集散、交通换乘等旅游集散中心服务功能,提升目的地旅游直通车精准性便利化水平,强化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公共服务功能,构建城市休闲绿道“慢游”系统,进一步加强旅游厕所建设,进一步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六)着力构建全域网络。

1.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两网”为骨架、“五态”为节点,构建连通全省的“一山引领三江、名城带动全域”避暑产业空间格局;“两网”即国省干线为基础的自驾车房车旅游风景道网络、遍布城乡的骑行与徒步绿道网络,统一编制规划,推进高品质基础设施与开放空间建设;“五态”即各类景区、营地、度假区(村)、避暑(四季)小镇、避暑名城等五大主要避暑休闲空间业态,串点成网,建设智慧化的避暑产业网络。

2.实施名城带动战略。按照“全景式规划、全时段体验、全业态融合、全要素集聚、全领域覆盖”标准,推进特色避暑休闲名城建设;重点支持长春市、吉林市打造世界避暑休闲名都,敦化、集安、安图、临江、双阳等资源富集、环境优越的县级城市打造全国或区域避暑休闲名城,发挥其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形成以长吉两市为龙头,东中西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县级中心城市为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七)塑造一流避暑品牌。

打响国家级避暑品牌。构建“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目的地品牌”相互支撑的吉林省避暑休闲品牌框架,构建山水清奇、森林清谧、田园清馨、文化清醇、生活清逸、舌尖清香的“六清”产品体系;形成以“清爽吉林·22℃的夏天”为主体,以名山名城名品为支撑的避暑休闲品牌体系,打响国家避暑中心品牌,树立避暑度假目的地和旅居大省形象。

建立一体化营销体系。推动避暑旅游形象品牌打造一体化,资源产品整合一体化,精品线路开发一体化,营销渠道统筹一体化。坚持全省一盘棋的对外营销推广战略,充分利用央视、互联网及新媒体平台和载体,采取多手段、多形式、多渠道加大宣传营销力度,集中打造和推广全省东线、南线、西线覆盖全域的特色避暑休闲精品线路和“最美高铁”“最美高速”“鸭绿江黄金自驾线”等明星产品。

加强区域间协同战略。进一步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要客源市场占有率,科学预判客源市场走向,充分利用省际间经贸交流合作的平台和契机,与气候、生态差异化较大省份结对子、组建联盟,广泛交流、加强互动。夯实“京彩汇吉林”、“浙里出发去吉林”“海誓山盟”“豫见吉林”“吉风苏韵”“吉晋之好”、“浪花爱上雪花”等区域合作品牌,成为拓展客源市场的重要引擎。

发展避暑节事会展经济。重视和推广消夏节、音乐节、文化艺术节、美食节、啤酒节等群众性节事活动,丰富消费选择,惠及旅游消费者,引导避暑消费,助力避暑经济健康发展。挖掘和塑造一批国家级、国际性避暑节事品牌,鼓励引进以避暑为核心导向、以企业为市场联接主体的知名会议会展及活动品牌,大力发展节事会展经济,全面驱旺夏季消费市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要统筹协调推动避暑休闲产业发展,各地、各部门应当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跟据工作职责制定实施细则和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将避暑休闲产业发展列入全省旅游工作绩效考核,跟踪问效,强化落实,形成奖惩机制。

(二)强化规划引领。从现阶段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出发,遵循避暑休闲产业发展规律,制定具有战略性、可实施、高标准的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坚持与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城乡发展等规划有效衔接,坚持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国家战略相融合;加大规划实施力度,突出规划对产业发展布局、产品开发、发展时序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做好实施效果跟踪评估。

(三)加大政策支持。用地政策方面在依法合规前提下,要保障重特大休闲度假设施建设用地需求;鼓励以出让、租赁方式供应土地,支持市、县政府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入股的方式提供土地;土地出让价款可在规定期限内按合同约定分期缴纳;支持实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土地供应方式;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预留少量规划用地指标,用于零星分散的乡村旅游设施等建设;企业将旧厂房、仓库改造成休闲度假场所的,可实行在五年内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的过渡政策。投融资方面,根据省级财力可能,逐步增加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现有的与旅游业相关的专项资金向避暑休闲产业倾斜;对重点避暑休闲产业项目在贴息、担保、贷款、股权投资方面给予倾斜,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参股子基金的方式,积极支持吉林省避暑休闲产业项目。国土、林业、环保、住建、财政、金融等部门要依法合规运用好相关政策,积极扶持避暑休闲产业发展。

(四)营造一流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力争发展避暑休闲产业相关事项做到“最多跑一次”;加强市场监管,开展旅游、公安、交通等部门联合执法,建立和完善旅游投诉快速受理处理长效机制,为游客慢游细品提供良好保障;强化行业自律,培育避暑休闲产业协会等行业组织,提升行业规范和诚信水平;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对接国际标准,规范经营与管理,打造自主品牌,切实提升市场竞争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