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盐碱地上建“粮仓”

作者:刘阳 刘大易 来源:吉林日报
2018-09-17 10:38:24
分享

本报讯(刘阳 刘大易)初秋时节,位于大安市叉干镇民乐村的千顷稻田里,一片金黄。两年前,这里却是光出碱沙不打粮的盐碱滩。近年来,大安市从优化生态环境、改良盐碱地、生产优质农产品三个方面发力,实现了盐碱地上建“粮仓”。

深挖潜力,项目建设促增产。大安市有未利用地面积18.86万公顷,其中盐碱地面积达11.1万公顷。大安始终坚持把改良盐碱地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强力推进盐碱地改良工程,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抓住机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008年,大安被列为吉林省西部土地整理重大项目建设区,历时7年,累计投资18.4亿元,综合采取以水洗碱、以沙压碱和脱硫石膏治碱等方式,将土壤PH值高达9.5以上的荒草地和未利用地降为PH值在7左右可耕种的耕地,实现新增耕地70.53万亩。2016年大安灌区全线供水后,大部分改良地块水田亩产在500公斤左右,旱田亩产400公斤。同时,利用省、市耕地开垦费,实施了叉干镇和龙沼镇占补平衡项目,累计投资2.4亿元,综合采取土地平整、容土压沙和脱硫石膏与增效剂结合的方式,实现新增耕地3.3万亩,经测产,叉干镇土地整理项目亩产700公斤。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全部实现耕种,全市年可新增粮食1.19亿公斤。

广借外力,技术提升助增效。依托现有的水利渠系工程,先后引进了华清农业、中国农大等10余家拥有土壤改良技术的企业和科研院所,成功研发了以药治碱、以肥调碱等多项专利和实用技术,均收到很好效果,极大地促进了盐碱地的开发与利用。特别是中科佰澳格霖公司通过专用改良剂和秸秆炭化后制成改良与有机肥一体的改良剂水洗等方式,为盐碱地改良与开发利用又开辟了一条新途径。2017年,在海坨乡三业村成功改良了1.8万亩重度盐碱地,试验种植了1800亩水稻,亩产500公斤左右,全部通过有机认证。

2018年,公司又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协议,试种2亩由袁隆平院士团队研发的超级杂交稻苗头组合“超优1000”。从生长情况来看,耐碱性和扎根性非常强,长势非常好,明显优于其他品种,若实验成功,困扰多年的盐碱地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激发活力,电商发展拓增收。大安地处北纬45.5度“世界水稻黄金生产带”,原生态的碱性黑钙土壤,优良的嫩江、松花江天然水质灌溉,促成这里生产的大米具有弱碱性的独特品质。大安充分利用被列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有利契机,加强同“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电商合作,利用电商产业园、11个省级“电商村”和182个农村电商服务站平台,深入实施弱碱大米品牌开发战略。仅2018年上半年,就签订了8000万元的弱碱米订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