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在扶贫路上的一面旗帜

作者:赵广欣 孙寰宇 来源:吉林日报
2018-10-29 10:13:05

本报记者 赵广欣 孙寰宇

他是一名普通的包村干部,他忙碌的身影在安图县明月镇西北村的乡亲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他是一位平凡的80后年轻人,多年来他勤奋刻苦、认真负责,踏实做人、务实做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安图县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0月21日,是当地干部群众都难以忘记的日子。那天,年仅38岁的他突发心梗殉职,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着,并为之奋斗的土地,离开了那些他关心和牵挂的人们……

他是共产党员王玉东,他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对党的无限忠诚,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普通干部对事业的崇高追求,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的路上,化作一面鼓舞广大干部群众的鲜明旗帜!

驻村扶贫,他是村民的主心骨

10月25日上午,记者一行来到安图县县城所在地明月镇。从县城出发,面包车疾驰了40多分钟,才抵达西北村——那个王玉东生前曾工作的地方。得知记者采访,当地的村民早早就聚集在村部等候。

“这几年我们村幸运啊!玉东这小伙子憋着劲儿为村里做事。”村民戴吉生告诉记者,“听到玉东去世的噩耗,村里不少人几天都没睡好觉,我现在还在悲痛之中。”他说,这几年来,王玉东与村民们摸爬滚打,让村里的状况大有改观,这几年的大事小情、点点滴滴都印在村民的心里。

安图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而安图县的西北村地处偏远,很早就被划为深度贫困村。这不大的村子有74户贫困户,贫困人口达166名。如何帮助贫困户们脱贫致富,一直是王玉东心中的第一大事。

自驻村工作以来,王玉东积极协助第一书记王忠良,带领村委班子对全村贫困户开展了逐户走访活动,用行动去拉近与贫困群众的感情,他们摸清了每一户的基本情况、明确了发展方向、落实了帮扶措施。对贫困户反映出来的具体困难,他们认真制定台账,给予帮助落实解决。王玉东和同事们每年帮助解决村民问题近百件,“有问题找玉东”成了这几年村民说得最多的话。

让群众脱贫只能靠真抓实干。王玉东生前经常深入村民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家中走访座谈,征求西北村发展思路,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制定规划方案。

这几年来,他积极协助第一书记,为村里争取财政扶贫资金80万元,建设大棚6栋,发展吊袋木耳大棚项目,年推动贫困户增收27万元;争取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支持,投资100万元,建设立体式木耳栽种基地,预计年推动贫困户增收37.8万元;争取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00万元,收购西北村玉米600吨,预计年推动贫困户增收11.5万元……

新建村巷道、太阳能路灯、危房改造、村部规范化建设等等,处处都有他的身影。在他的努力下,西北村2018年实现了35户77人脱贫的目标。

“玉东和忠良都是我们的主心骨!”村民卜玉龙站在村里的木耳栽培基地前感叹不已。这片产业,实现了村里人增收的愿景。卜玉龙向记者描述当年王玉东驾驶着自家车,与他们一起走南闯北、考察项目、建设园区、维护村民权益的往事,动情之处,这位坚强的东北汉子眼圈一次又一次湿润……

抗洪救灾,他舍生忘死冲在先

去年的7月20日,王玉东险些命陨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

“这里一百年也没发生过那么大的水灾,我们都不相信这里能发大水,幸亏玉东挨家挨户劝我们,我们才能安全脱险!”村部的一位白发老人告诉记者,那天安图县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王玉东跟第一书记王忠良始终冲在抗洪一线,面对不愿撤离的群众,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厌其烦地反复劝导,甚至生拉硬拽,终于在暴雨来临前将大部分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

7月20日晚,村上部河堤溃堤,那些被反复劝说不愿离开自己房子的村民被困洪水中,村民薛桂华6岁的儿子不慎被洪水冲走,见此情形,王玉东不顾个人安危,冲入齐腰深的湍流中成功救起了孩子。

“没有王玉东拼命,我儿子就被大水冲走了。”薛桂华一提到这事,眼圈就红了。薛桂华一家住在西北村的村尾,是村子的最外围。“当时水都淹到我这里了!”她把手放在腰上方,向记者描绘当时的场景。“根本走不了路,一迈腿就得被水冲倒了。”王玉东当时刚刚救完不少人,此时已近力竭,但见到孩子落水,他什么都没想,冲进湍急的水流,死死地拽住了孩子……

后来王玉东的朋友回忆,在把孩子救上来之后,王玉东已经没了力气,幸而在最后时刻他抓住了树干一样的东西,才能没被洪水冲走。之后他跟驻村第一书记王忠良互相搀扶才脱离险境。

“他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也有父母妻子啊,谁能不考虑自己的家啊!可我孩子落水那一刻,他一点都没犹豫……”薛桂华噙着眼泪告诉记者,孩子是他们的一切,后来她给王玉东跪下了,“他是我们全家的恩人。”

救完孩子的王玉东顾不上休息,又随同其他村干部营救受困村民,直到21日天亮,总计营救出36名被困村民。“出来的时候,玉东他像个泥人,头发上、脸上……全身都是泥。”说到这里,向记者介绍当时情况的明月镇党委副书记沈以耀哽咽了。

“那以后王玉东一直有点怕水。”毕竟是肉体凡人,亲历生死,谁能不心有余悸呢?可是,在灾后的第一时间,王玉东又立即投入到村里的灾后重建工作中……

记者翻看以往的报道,只见到当地媒体的一则消息提到了王玉东而已。“有啥困难他都抢着上,表彰抗洪的时候,来记者采访了,他却老是往后退。”王忠良告诉记者,王玉东从来不争功,但他的无私无畏,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爱岗敬业,他是大家心中的好干部

“喂,杨书记,咱们村的路灯修咋样啦,工程队进村没?”这是王玉东在10月21日下午13点打给村书记老杨的电话。一小时后,他就突发心肌梗塞永远离开了人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关心着村里的事儿。

“直到现在,我一拿起电话,还想着能再见到玉东,跟他一起在村部研究工作……”王忠良说,他最后一次跟王玉东一起工作,是拿着宣传资料,挨家挨户走访,宣传扫黑除恶的相关政策。他从来没说过累,从来没抱怨过,但最近这段时间实在是太忙了,他只说过一次近来身体有点不舒服,却从没有请假休息的打算……

王玉东去世的当天,村民们纷纷打电话给村里的领导焦急地询问情况。第二天,40多名村民早早地、自发赶往县城的殡仪馆为王玉东送行,当晚还有12名村民留在殡仪馆为王玉东彻夜守灵。

是什么力量,让村民们这样舍不得他们的驻村干部?

“不管遇到啥难事他都微笑对待,让人觉得他那么阳光和乐观,啥困难都难不倒他。”他在农机站的同事李莉说。

“他总是那么憨厚地笑着,从来都没有一点领导的架子,特别随和。村里谁有啥困难跟他说,他总是笑着听着,回去没多久就帮着人家把问题解决。”他在下派西北村时的同事、村里的组织委员杜红敏说。

“小伙子总乐呵的,见到我就叫叔,我说你为村里做的事我们都看在眼里,咱们以后就论哥们,你就叫我大哥!”村民戴吉生说,无论是村里发展大计、产业建设,还是村民的家长里短、大事小情,王玉东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没有一件推脱的,再小的事他也抓紧安排解决。在他眼里,群众的事情,就没有“大小”之分,都要踏踏实实地做好。

采访中,很多人都提到王玉东的微笑。记者在他的工作照片中,见到了那憨憨的笑容。只有内心充满淳朴的善意、乐观的精神、真诚的态度才能让这样的笑容油然而生。

这些年,王玉东身兼数职,既要负责西北村的脱贫工作,身为农机站长,又要兼顾农机站的业务。他很忙,他很累,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

在农机站,他为推广农机新技术,宣传农机安全知识,明月镇45个行政村,72个自然屯遍布了他的足迹。为增加农民收入,他积极帮助群众出主意、想办法、筹资金,在农机购买、发放补贴等各个环节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成为全镇广大农机户的主心骨。

扶贫工作更加繁忙和复杂,加班在他生活工作中的已经常态化了。白天他要挨家挨户精准识别,传达政策精神,晚上则是整理材料,更不要提搞产业项目时候有多忙了。“我们周末是不休息的,节假日也非常繁忙,熬夜到下半夜两三点是常事,第二天还要继续起来正常工作。”王忠良告诉记者。

“王站长是我们的贴心人。”同事李莉比王玉东早几年到农机站,她是王玉东在农机站工作与成长的见证者。在同事相处上,王玉东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在处理与下级关系上,他总是换位思考,要求别人做到的,他首先自己带头做到。虽然无瑕顾家,但每次回到家中,他都要抢着干家务活……

王玉东是安图县明月镇45名下派包村干部中的一员,更是全省、乃至全国不计其数的脱贫攻坚战排头兵中的一员,虽然他已经永远离开了他最亲近的人和他最热爱的土地,但他以身作则、不计得失、忘我工作、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注定永存!他的精神将激励一批又一批的扶贫干部,在2020年打赢伟大的中国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