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黄松甸密码”

作者:任胜章 来源:吉林日报
2018-10-29 10:13:05

本报记者 任胜章

金秋时节的吉林蛟河黄松甸,正是秋木耳、灵芝收获的季节。

黄松甸,这个典型的山区小镇,沐浴改革春风,经历跌宕起伏,不仅成就了“中国黑木耳之乡”的美誉,而且还获得两个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一)

伟光村,黄松甸最大的行政村,95%的村民都选择种植黑木耳。20年的黑木耳种植经验,让村支书吴志孝信心满满。除了政策帮扶,从灭菌、发酵到种植,他一直在为伟光村黑木耳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如今,黑木耳种植户发展到400多户,平均每户5万段。2014年,吊栽木耳开始起步,1亩地地栽能种2万段,吊栽能种9万段。黑木耳种植大户刘立志腾出3亩地,种了15万段木耳,一年挣了20多万元。

“应当说,是黄松甸黑木耳产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黄松甸黑木耳’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4年是一个重要节点,证明商标就是那年诞生的。吊栽新技术的运用也是在那一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证明商标的出现对市场是一个拉动,而强大的需求则加快了新技术的应用步伐。”吴志孝说。

如今,占地面积6000亩的伟光村黑木耳产业园区,现已成为国家级万亩黑木耳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年产值近3亿元。

忙碌的黄松甸,到处充满收获的喜悦。木耳园区里,农户忙着采收,脸上挂着笑容;中国黄松甸黑木耳大市场上,人流如潮,客商云集,比肩接踵。

黑木耳产业壮大发展,带动了一批出色的经纪人。尹黎明从18岁开始涉足黑木耳经营,在大市场开设了6个店铺,收购、分选、运输、仓储加服务,一条龙对接供需,每年将大批量的优质黑木耳,运往浙江、湖北、河南等地。像尹黎明一样的经纪人,在黄松甸随处可见。

森百味食品公司是黄松甸食用菌经销大户,线上产品走高端路线,是黄松甸黑木耳电商推广的代表品牌。31岁的张国宏,是这家公司的创立者。15岁开始接触黑木耳事业,从小车收购到现在年销售70万斤木耳,这位隔着麻袋就能摸出木耳质量等次的行家里手,将质量比作生命。

质量意识为黄松甸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入了更多含金量,同时延伸了黄松甸食用菌的发展之路。

(二)

黄松甸镇另一个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黄松甸灵芝”,今年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审定批准。两个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扎堆黄松甸,绝非偶然。

当地有名的灵芝种植大户、南顶子村主任朱建全,在政府的支持下,率领众多灵芝种植户抱团发展,建起了200栋大棚的灵芝基地。

“打响‘黄松甸灵芝’这个品牌,把灵芝产业变成富民产业。我们不能辜负这个新时代!”朱建全说。

南顶子村灵芝种植大户张庆康和朱建全一样有梦想:普通的苞米地里长不出致富梦,那就种灵芝!一年种上900段,弄好了就成了万元户。这个梦想激励着他一直走到现在。如今,他的基地种有50多棚6万多段灵芝,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年收入60万元以上。

据了解,已建成的占地10万平方米的中国黄松甸食用菌大市场,现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产品批发集散地,吸纳黑木耳产品经销商1000余户。2017年,全镇黑木耳产量达3.15亿袋,干品1.5万吨,产值达11亿元,农民年均纯收入达1.5万元。

今年的全市灵芝种植面积达300亩,预计产灵芝干品300多吨,灵芝孢子粉150吨,产值5000余万元。全市中药材包含人参、五味子、桔梗、蒲公英等十余个品种,种植面积1520公顷。

(三)

“地不多,冬半过,打点粮食够吃喝”这是黄松甸人过去的生活写照。

而今,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在黄松甸镇规模发展思路的带动下,蛟河市的白石山镇、前进乡、新站镇、拉法街、新农街、庆岭镇、天北镇等乡镇,黑木耳产业得到有序发展,整个蛟河去年黑木耳发展到9亿袋,干品4.5万吨,产值达31.5亿元,以黄松甸黑木耳灵芝为主的食用菌产业成为全市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黄松甸镇党委书记陈连波提起证明商标都掩饰不住发自内心的骄傲:“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吉林地区有5个,黄松甸占了俩。品牌发力,双轮驱动,对黄松甸镇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极大助力。产业富农、脱贫攻坚诸多事业从中受益匪浅。”

关于品牌与发展,陈连波说:“对于黄松甸而言,证明商标并非是一种狭隘的保护,更大的意义在于品牌之上的快速发展,通过商标品牌效应,能纵深打造‘吉字号’特色农业品牌,可扎实推动本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陈连波的解读正是黄松甸人的梦想,两个中国地理标志商标奠定了这个梦想之基。

记者手记:

围绕两个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黄松甸人不断地实施科技创新,坚持走品牌化运营之路,坚持走市场化发展道路。黄松甸镇有全国食(药)用菌行业优秀基地镇、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优秀示范镇、中国黑木耳之乡等诸多称号。这些赞誉的背后,是黄松甸人坚持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