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培养还得再加把劲儿

”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王天戈委员提出,应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加快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营造劳动光荣、创新光荣、工匠光荣的社会氛围。王天戈委员说,培养大国工匠,需要有体制机制保障,需要借鉴先进经验,许多企业设立了大师工作室,工匠级技能型人才不断涌现。

大国工匠培养还得再加把劲儿

来源: 吉网
2019-03-14 15: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载人航天、北斗系统、复兴号列车、深海蛟龙……令人瞩目的成就数不胜数。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换代,一些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飞跃。这一步一个脚印的成就,让国人为之感动、为之震撼、为之骄傲。”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王天戈委员提出,应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加快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营造劳动光荣、创新光荣、工匠光荣的社会氛围。

王天戈委员说,培养大国工匠,需要有体制机制保障,需要借鉴先进经验,许多企业设立了大师工作室,工匠级技能型人才不断涌现。如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就是靠科学的管理体系、优良的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了技能、技术、管理3支人才队伍,使方方面面的人才都能在自己的岗位晋升通道中找到对应的位置和明确的目标。

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的发展,也都得益于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岗位任职资格体系。正是这样的体制机制和成长成才之路,使得一批又一批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安心在本岗位建功立业,为打造大国重器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短板。”王天戈委员说,我国制造业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些设备和关键零部件仍然依赖进口,主要原因是技术工人基础和结构不合理、激励机制不灵活等。

一是高技能人才缺口大,目前我国就业人口近8亿人,其中有职业等级资格的劳动者不到2亿人,高技能人才不足5000万;二是收入水平低,社会地位不高,有的甚至低于建筑工地力工的月收入;三是激励机制不完善,职业上升空间有限,多数企业按国家现行技术工人等级标准执行,高级技师就是岗位天花板,没有向上的晋升空间;四是教育体制不灵活,没有形成橄榄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由此,王天戈委员建议,全力推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参照德国双元制教育的灵活性,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职业选择和发展空间;从国家层面丰富完善技术工人的职业晋升通道,使每个层面的技术工人都有晋升空间并形成长效机制。

(王子阳 粘青)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