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的巾帼力量

她,曾有过许许多多的梦想,然而,当她担当起蛟河市漂河镇青背村驻村第一书记重任的那一刻,她的梦想就定格在建设美丽乡村、改变一方水土的奋斗中。凭着这股力量,她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让青背村集体经济扭亏为盈,带领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全村呈现出一片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崭新局面。

扶贫路上的巾帼力量

来源: 吉林日报
2019-07-03 19:4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她,曾有过许许多多的梦想,然而,当她担当起蛟河市漂河镇青背村驻村第一书记重任的那一刻,她的梦想就定格在建设美丽乡村、改变一方水土的奋斗中。

凭着这股力量,她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让青背村集体经济扭亏为盈,带领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全村呈现出一片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崭新局面。

她,就是吉林市生态环境局高级工程师曾丽圆。

在曾丽圆的抽屉里放着一本厚厚的《第一书记工作日志》,上面详细记录着村民的各种问题和困难诉求。从上任那天起,组织的重托、贫困群众的期望,都时刻激励着她,要克服重重困难改变这里的贫穷和落后。

青背村是省级贫困村,全村337户1548人,有贫困户18户。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都非常适合发展木耳产业,当年,村里的包保部门投入30万元资金建设了木耳种植基地,结果没能增收,反而亏损了6万元。这让村班子、贫困户以及包保部门发展扶贫产业的信心和热情都受到了沉重打击。

守着青山和绿水,种植木耳为什么失败?为了找寻答案,曾丽圆开始学习木耳培育相关知识,走访邻村木耳种植大户。之后,她重新打造木耳种植园,设计“集体+种植大户”的合作经营模式,为木耳种植基地制定了标准化生产流程,使木耳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双手勤了,日子也就好过了。”她一家一户地走,一家一户地讲,村民为她的执着而感动,纷纷投入到木耳生产中。

为把本村木耳带到更广阔的市场,曾丽圆借助第一书记代言活动,参加各类展销会进行宣传推广。在她的努力下,2018年底,青背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多万元,贫困户户均收入3500元。

曾丽圆还经常深入村民家中了解疾苦,解决困难。71岁的贫困户周德英大娘为给老伴治病,欠下15万元外债,儿媳患有严重癫痫,原本朴实勤劳的儿子也不堪重负,精神濒临崩溃,周大娘整天愁眉苦脸。曾丽圆了解情况后,经常到周大娘家唠嗑,想方设法为她化解债务、增收致富。

2018年,靠着扶贫项目分红和发展庭院经济,周德英一家四口人均年收入达到3800余元,所欠外债也还上了大半。前所未有的收获,使周大娘一家人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村民们都说:“是第一书记救了这户人家!”

无论走到哪里,曾丽圆时刻把村民装在心里。2018年4月,曾丽圆的父亲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她急忙去医院看望父亲,找时间陪护父亲。在这期间,她无意中听到医生、护士们议论医院准备下乡义诊的事,便立刻想到青背村那些患病的老人,就主动向医院申请把义诊地点放在青背村。当院领导得知她是在陪护父亲期间无意听到此事时,被她心系贫困村群众的真情深深打动,欣然接受了她的请求。2018年8月,医院组织11名专家来到青背村,为53名村民进行了义诊,并免费发放了5万余元药品。

然而,就在她组织村民参加义诊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曾丽圆的母亲身患小儿麻痹后遗症,生活难以自理,儿子还在念小学,丈夫远在沈阳工作,父亲就是她一家人的靠山,如今曾丽圆感觉天塌下来了,万般无奈中,她向村支书透露出要离村的想法。

50多岁的村支书韩君听了双眼潮湿,“听说你要走,我们舍不得。”村民们听说后,也纷纷挽留她。不走,母亲怎么办,儿子怎么办?她给丈夫王立国打了个电话,丈夫思索后对她说:“不要回来,村里需要你,乡亲们也需要你,我回来照顾家。”于是,曾丽圆的丈夫辞去了月薪过万元的工作,只为了能让她安心工作,继续带领村民朝着梦想奋力奔跑。

曾丽圆不走了,青背村就是她的家。她坚信,只要真心帮扶、真情付出,青背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李抑嫱)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