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栏目|同行眼中的采访装备控 中国网董宁这两天有啥“心”感受?

董宁:采访正式启动以来,整个采访团跑了五六个地方,无论是在县城,还是在各个村镇,各地都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脱贫攻坚。

对话栏目|同行眼中的采访装备控 中国网董宁这两天有啥“心”感受?

来源: 网信吉林
2019-07-06 13: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这次采访,你装备太全了,单反相机、智能录音笔,还带了无人机。”5日“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中央网络媒体走进吉林活动第二日采访中,每到一个采访点,来自中国网的董宁都会被现场围观。

围观者既有“同行”,也有被采访对象。大家之所以将视线聚焦到他的身上,是因为他对吉林关注和令人敬佩的职业素养。

背包最多、装备最全、观察细致……这些成了董宁采访标签。

第二天采访结束,董宁有着的怎样的感受?在与中国吉林网对话中,他给出答案。

中国吉林网:今天镇赉县特色养殖产业扶贫基地是在白城地区最后一个采访点,如果阶段性总结一下这两天有什么感受,哪些采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董宁:采访正式启动以来,整个采访团跑了五六个地方,无论是在县城,还是在各个村镇,各地都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脱贫攻坚。其中最为深刻的是通榆县乌兰花镇陆家村易地搬迁,让百姓踏踏实实有了固定的收入,而且老百姓还能脱离土地束缚,根据自己的意愿做一些别的工作,这是很值得推广的“陆家村”模式。

中国吉林网:我们观察到,在两天的采访中,对庭院经济这个话题特别关注,这是为什么?

董宁:的确是这样,我比较关注的庭院种植,一直有个疑问,这种庭院种植是否能够帮助当地的村民脱贫?通过采访后发现,庭院经济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对整个村民家庭收入是一种非常有效补充,做法都非常得好。

中国吉林网:加了微信之后,翻看了你的朋友圈。关于脱贫攻坚报道,你一直持续关注?

董宁:今年我针对脱贫攻坚,也去了国内好多地方采访,整体感受是各地都热情高涨,确实有很多卓有成效的办法,到目前也都取得了很好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吉林网:听同行的媒体时,你此前来过吉林?

董宁:来过,之前去过长春和延吉,但有点像“走马观花”,但这次不一样,网信部门精心组织,真正能够沉下来,看看当地脱贫攻坚一线的现状。

中国吉林网:今天我们经历了6个多小时车程来到延边州,未来几天将继续深入延边州汪清县、图们市、安图县等地进行采访,对此你有何期待?

董宁:根据采访日程,我关注到接下来的采访中,小木耳带动大产业,非常想看看。听说这里木耳产业有了产业链,给种植者的生活带来变化,是非常期待的。

【责任编辑:涂恬】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