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40年学术之功 汇最新科研成果 打造大型原创历史话剧《“新京”梦碎》

积40年学术之功 汇最新科研成果 打造大型原创历史话剧《“新京”梦碎》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8-16 14: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由伪满皇宫博物院出品、吉林艺术学院和吉林省艾克特戏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制的大型原创历史话剧《“新京”梦碎》于2019年8月15日19:00点在伪满皇宫博物院“皇宫剧场”首演。

该剧可以说是伪满皇宫博物院在新世纪、新时代,积40年学术之功,汇最新科研成果打造的集学术性、专业性和权威性于一体的一部大型原创历史话剧。

近年来,随着清宫题材的影视和文学作品的大量涌现,以及电影《末代皇帝》在全世界的上映,把溥仪形象一下推向了世界很多国家和地方,掀起了一股溥仪热。而影视和文学作品中溥仪的形象虽多种多样,但往往受历史、时代与艺术性的局限而过于单一化、脸谱化,不尊重历史的戏说、演绎成分较多,就连溥仪的自传体著作《我的前半生》也难逃那个时代的检讨倾向,国内外对溥仪的评价也众说纷纭。因此,如何摆脱影视作品中的戏说、解构,探寻传奇色彩背后真实、客观、有血有肉的溥仪,就成为摆在创作者面前的一项课题。

伪满皇宫博物院自建院以来始终把溥仪研究放在科学研究的前沿,明确提出开展“溥仪及其时代研究”,将科研工作与溥仪研究紧密有序地融为一体,且相辅相成,由伪满皇宫博物院牵头,先后成立长春溥仪研究会、溥仪研究院,举办溥仪及其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学术讲座,通过各种学术平台的搭建,走协同研究和学术创新之路,为溥仪研究搭建了严谨而宽广的学术平台,不但聚集了溥仪研究专家学者团队,而且整合了国内外溥仪及其时代研究力量,还网罗、出版了溥仪及其时代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在溥仪及其时代研究中始终起着组织、推动和促进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长春话剧院推出的话剧《新京末日》真实再现了“满洲国皇帝”溥仪从登基到幻灭的历史,在长春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反响。

受此启发,为发挥城市地域特色和遗址型博物馆优势,伪满皇宫博物院以尊重历史为前提,积40年学术之功,汇最新科研成果,用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首次隆重推出话剧《“新京”梦碎》,以一个人(溥仪)、一座城(“新京”今长春)、一处旧址(伪满皇宫)、一场梦(“皇帝”梦)为切入点,力求在新视角下,为观众呈现一个“宏大叙事”与“精微白描”并重的末代皇帝形象。

为把该剧打造成为地方特色文化精品工程,我们与话剧《新京末日》的编剧徐亚力老师进行了深度交流,积累了话剧创作的宝贵经验。该剧编剧何苦老师在伪满皇宫博物院大力支持下,突破了以往溥仪的自传体著作《我的前半生》过度批判主义倾向和意大利贝尔托鲁奇导演的电影《末代皇帝》的西方史观与叙述结构,在阅读和研究大量书籍和史料的基础上进行了艰难的重新创作,曾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大型原创历史话剧《“新京”梦碎》,该剧是历史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一部历史正剧,无戏说、无解构,可以说是同类历史题材中一部厚重的历史力作,为溥仪研究成果成功转化与利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该剧由长春小剧场话剧拓荒人和开拓者、长年致力于长春乃至吉林省戏剧事业发展和创新的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陈晓峰导演亲力打造,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该话剧无论从历史研究、人性角度还是艺术创作上讲,都堪称为与时俱进的创新之作,对于挖掘长春城市历史和今天的溥仪及其时代研究均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中国日报吉林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