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流中演绎合作共赢

入秋后,长春的天气日渐凉爽,第十二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却在长春掀起了一股热潮。只有在交流中才能找到实现共同发展的合作机遇,东北亚博览会正是为此打造的一个东北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在交流中演绎合作共赢

来源: 吉林日报
2019-08-29 09: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本报记者 王旭

入秋后,长春的天气日渐凉爽,第十二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却在长春掀起了一股热潮。

本届博览会的主题是“增进互信合作,开创东北亚美好新未来”。

本届博览会在展区核心位置2800平方米的1号馆开设了东北亚国家馆,展示东北亚6国国家形象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位于东北亚的中国、俄罗斯、蒙古国、朝鲜、韩国、日本6个国家,或山水相连,或隔海相望,经济互补性强,经贸往来频繁。本届博览会的主题契合了东北亚各国发展的实际需要,反映了各国对实现地区繁荣发展的一致向往。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向展会发来贺信,强调“当前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有利条件不断累积”,更使与会者深受鼓舞,进一步坚定了深化彼此之间务实合作的信心。

只有在交流中才能找到实现共同发展的合作机遇,东北亚博览会正是为此打造的一个东北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在重要理念上达成共识,是进一步开展合作的前提。在本届博览会的重头戏之一——第十届东北亚合作高层论坛上,与会各国政要嘉宾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了热烈讨论。

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斯卢茨基认为,东北亚各国不仅仅是友好的邻邦,在各领域的务实和互利合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强东北亚地区区域合作会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高燕表示,在当前国际形势更趋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东北亚局势总体稳定向好,东北亚各国共同利益不断扩大,经贸合作潜力不断释放,企业间加强互利合作的愿望日益强烈。中国贸促会愿与东北亚各国工商机构共同努力,为各国企业开展贸易投资合作打造更多平台、拓展更宽渠道、提供更优服务、创造更多便利,携手开创新时代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更加美好的明天。

共同的理念往往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8月22日,作为本届博览会重要内容之一的首届东北亚地方合作圆桌会议在长春召开,东北亚6国代表围绕共同加强东北亚地区交流合作、和平稳定、繁荣发展及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会议形成的《长春共识》提出,推动东北亚地区各国发展战略对接是深化东北亚区域交流合作的重要条件,互联互通是实现东北亚区域交流合作的重要保证。各地方政府应加强技术协作,加快合作进程,实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

同一天,在省宾馆举行的大图们倡议(GTI)第十九次政府间协商委员会部长级会议上,与会者围绕“联通发展机遇,建设开放型东北亚经济圈”主题,就深化区域贸易投资务实合作、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区域包容性增长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会议还举行了“开放的东北亚贸易投资”“绿色、包容、可持续的东北亚发展”和“联通的东北亚基础设施”3场对话会。会议发表的《长春宣言》,重申了各方共同构建自由开放区域贸易投资环境的承诺。

有思想更要有行动,共识之下是积极开展的务实合作。

在本届博览会开幕之前,省内各市(州)都为与东北亚各国的务实合作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作为展会活动的一部分,各地的多场投资推介会和项目签约仪式先后举行。

在松原市投资说明会暨重点招商项目签约仪式上,松原市各县(市、区)政府、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积极推介各自的项目和投资优势,共签约19个项目,总投资额57.44亿元。

通化市计划投资总额246.62亿元的30个项目现场集中签约,涉及医药、旅游、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能源及现代服务业等多个方面。

辽源市以及各县区、开发区分别与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新加坡新达科技集团、韩中经贸总商会、中广核节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在重点产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领域集中签约14个重点项目,投资总额达107亿元。

日本吉商联合会主席、日本医疗褔祉协会理事长青井龙吾告诉记者,日本吉商联合会携手26家日本企业参加了本届博览会,同12家企业进行了接触,洽谈了大健康产业园、净月潭医养结合生态小镇以及吉林省高速集团自然村健康产业园项目,会后有8个项目签约。

在本届博览会上,省政府、各市(州)和省直相关部门分别与相关国家地方政府、商协会组织签署了20余项合作协议或备忘录。招商引资签约项目93个,合同引资额555.84亿元。

架起理解和沟通的金桥,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携手共进。借助东北亚博览会等一系列平台,东北亚各国不断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必将在实现共同繁荣方面迈出更大步伐。

(王旭)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