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  省扶贫办驻村第一书记王东鸣说:“我们通过扶贫义诊,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村社,为百姓提供健康保障,服务父老乡亲,助力脱贫攻坚。”  白城市医疗扶贫政策规定,对贫困人口建立健康档案,贫困群众就医实行定点定策住院治疗,贫困患者自付比例不超10%。

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来源: 吉林日报
2019-09-16 09:4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本报记者 戈驰川 张磊

中秋时节,瀚海大地一派生机勃勃。在这收获的季节里,白城市迎来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时期。从巩固提高不返贫,到全力冲刺脱贫摘帽,白城各县市区广大干部群众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一鼓作气、精准施策,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和勇气,坚决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让一个人在全面奔小康路上掉队。

危房改造 让群众住得放心

在前几年危房改造的基础上,白城市以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为重点,继续发力,今年计划改造农村危房7823户,年内都能按时保质完成改造任务。

受益于危房改造政策,通榆县团结乡幸福村的王井龙老人一家住进了新房。他对记者说:“我家原来住的是土房,刮风下雨时,泥噼里啪啦地往下掉。你看现在的环境多好,屋里亮亮堂堂的,院子也宽敞,刮风下雨也不怕了。现在村里环境也好了,门口修了路,房前房后都是新修的围栏,环境干净,风景也好。这都得感谢党的好政策呀!”

幸福村党支部书记王红波说:“今年4月,我们村通过开展‘六清’、扒闲置房和危房改造,历时42天攻坚,实现了全村没有危房、没有闲置房和破旧圈舍的目标。现在每家每户门前都是巷道,路两侧都是绿色围栏,村民对现在的居住环境和村容村貌很满意。”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民特别是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通榆县充分利用农村危房改造惠民政策,高标准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一方面狠抓工程进度,倒排工期、争分夺秒、强力推进;另一方面狠抓工程质量,严控建设标准,切实按照施工一户、验收一户、合格一户的要求,严格确定危改对象和危房等级。危房改造过程中,他们克服原材料紧缺、运输距离比较远、工期紧张等困难,平均每天改造危房100多户,截至目前,通榆县已完成7086户危房改造任务。

健康扶贫 让群众就医安心

还不到8点,大安市新艾里蒙古族乡富兴村村部就已经人头攒动,一场扶贫义诊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由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和长春圣安疼痛病医院的1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的义诊团队,不但会集了知名专家,还将彩超等医疗设备带到富兴村卫生室,为当地群众提供细致的诊疗服务。

村民蔡宝说:“感谢党和国家,现在政策这么好,医生来到村里给我们义诊,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家的服务。”

省扶贫办驻村第一书记王东鸣说:“我们通过扶贫义诊,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村社,为百姓提供健康保障,服务父老乡亲,助力脱贫攻坚。”

白城市医疗扶贫政策规定,对贫困人口建立健康档案,贫困群众就医实行定点定策住院治疗,贫困患者自付比例不超10%。确定全市25种大病救治7家定点医院,针对病种制定了具体的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对25种大病贫困患者给予优先治疗,保证贫困患者就医省钱,自付比例不超标。门诊就医及时报销,贫困患者自付不超20%。实施“先诊疗后付费”,贫困患者住院零押金,设置“一站式”结算窗口,帮助贫困患者“一次性”即时结算出院。

白城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确保健康扶贫政策落实到位,白城市还对245个未达标村卫生室进行彻底整改;通过逐户排查,对未纳入医疗保险的5人,全部建立一人一档,实现应保尽保;对已认定的36720名慢病患者,建立慢病管理手册;贫困人口落实家庭签约医生服务130254人。同时,还为384个贫困村卫生室配备医用冰箱,解决贫困群众购买、储存胰岛素等冷链药品难题。

教育扶贫 让群众暖心

正在读中学的镇赉县黑鱼泡镇黑鱼泡村女孩王昊学习成绩优异,但家里耕地少,且父母均患有疾病,生活十分困难。在教育扶贫政策的帮助下,王昊的学业没有受到影响。父亲王成明说:“孩子开学就高三了,学费这块压力也挺大。多亏了教育扶贫政策,住宿费、学杂费都给免了,一年还给补助2000元钱,大大减轻了家里的负担。”

白城市把教育扶贫作为一项提升贫困人口基本素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系统工程,出台了《白城市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把加快提升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水平和加大对贫困学生资助力度作为重点任务,特别是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方面,在享受原有国家和省各项资助政策的基础上,新增6个方面资助政策,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惠及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和残疾儿童。

白城市对7727名贫困学生建立动态管理数据库,进行跟踪帮扶、分类救助。今年春季,白城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共获得国家和省资助378.82万元,市、县两级资助172万余元。

(戈驰川 张磊)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