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召开

巴音朝鲁指出,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各级党委、政府要怀着深厚感情,关心好照顾好抗战老战士、老同志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安度晚年、幸福安康。

吉林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召开

2020-09-04 00: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重温历史,缅怀英烈。今天(9月4日),吉林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在长春召开。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铭记抗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切实把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推动吉林振兴发展的磅礴力量。省委副书记、省长景俊海主持会议。

会上,抗战老战士、抗联将领亲属、抗战研究专家代表和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军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通化、白山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畅谈了体会。在听取大家发言后,巴音朝鲁首先代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和全省人民,向全省所有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慰问,向全省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和惨遭侵略者杀戮的无辜死难同胞表示深切的悼念。

巴音朝鲁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情回顾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深刻阐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郑重宣示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奋斗姿态,是以史鉴今的启示录,也是继往开来的宣言书。全省上下要认真学习领会,把握核心要义,坚决贯彻落实。

巴音朝鲁指出,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在这场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伟大斗争中,吉林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浴血奋战,前仆后继,共御外敌,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吉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第一支抗日武装的诞生地,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先行地,是东北抗联第一路军主要的作战区,是伟大抗联精神孕育形成的发祥地。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省视察时要求我们利用好吉林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初心、永担使命,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战精神,继续拼搏奋进,用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的实际成效,告慰先辈和英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巴音朝鲁强调,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主动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使各项工作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发展规律、体现人民意愿,矢志不渝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爱国主义成为全省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凝聚起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强大力量;必须加快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全省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必须坚定必胜信念,永葆斗争精神,勇于攻坚克难,善于化危为机,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巴音朝鲁要求,要继续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我省的红色资源,深入挖掘东北抗联精神、杨靖宇精神、老航校精神等“红色吉林精神”,发挥红色文化资源育人育心、铸魂固本功能,加强红色教育,讲好红色故事,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是在枪林弹雨中经历了血与火洗礼的英雄,是为抗战胜利建立过历史功勋的优秀中华儿女,是民族的脊梁、人民的骄傲。各级党委、政府要怀着深厚感情,关心好照顾好抗战老战士、老同志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安度晚年、幸福安康。

省领导高广滨、胡家福、王晓萍、李景浩、石玉钢、侯淅珉、张忠、金振吉、李维斗,省政府秘书长王志厚,省直有关部门、省(部)属高校负责同志,各市(州)、长白山开发区、长春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梅河口市党(工)委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曹梦南)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