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患一策科学救治

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危重型和重型患者的救治情况,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院长刘天戟回答了记者提问。刘天戟表示,对重型和危重型及时给予气管插管、ECMO治疗和恢复期血浆治疗,普遍采用俯卧位通气,个别患者采用了抗体治疗。

一患一策科学救治

来源:吉林日报 2021-01-29 08:3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本报1月28日讯(记者张鹤)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危重型和重型患者的救治情况,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院长刘天戟回答了记者提问。

刘天戟介绍,截至目前,其所在的通化市中心医院共203例确诊病例,其中重型15例,危重型12例;在重型和危重型病例中,最大的92岁,最小的45岁,平均年龄73岁;男性13例,女性14例;20例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基础性疾病,给治疗带来巨大挑战。

刘天戟表示,对重型和危重型及时给予气管插管、ECMO治疗和恢复期血浆治疗,普遍采用俯卧位通气,个别患者采用了抗体治疗。按照重型病例“一患一团队”“一患一策”的原则,制定科学的救治方案,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在救治过程中,始终得到了驻通化市的国家专家组的直接指导。知名的重症专家、呼吸科专家和感控专家,每天组织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病例讨论,每天深入病房参与治疗,在患者出现危急情况时亲自抢救。

刘天戟表示,这段时间收治的患者,大都进入发病的第7至10天。按照新冠肺炎临床病程的发展特点,病情进入了进展期。他们及时订正了一些病例,把患者从普通型订正为重型。对非重症老年患者,有针对性地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可能出现的病情提前预判,防止患者病情恶化。对于合并基础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在新冠肺炎治愈后,还要继续做好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的对症治疗。

(张鹤)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