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坚实力量 共建“一谷一城”

近年来,白山市加强顶层设计,创新方式方法,大力培树道德典型,不断传播“好人”精神,弘扬道德模范高尚品格,以道德典型引领社会价值取向。在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不仅有“大爱为先”的各类志愿组织,同时,也涌现许多贯彻“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的优秀志愿者。

汇聚坚实力量 共建“一谷一城”

来源:吉林日报 2021-02-05 09:5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白山好人·脱贫攻坚先锋”表彰发布活动现场(资料图片)

  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总队开展车辆消杀活动

  “一桶油一袋面,我帮好人过大年”文明实践活动

  “兵爸爸”参加留守儿童——“心灵看护行动”(资料图片)

  “文明交通、从我做起”千人承诺仪式(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王春宝 李慧龙

文明是一种精神力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明是一种实践风尚,浸润气韵、提升高度;文明,于一座城而言,是最好的标签,也是最美的底色。

近年来,白山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全面融入城市肌理,把握时代要求,坚持守正创新,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公民道德领域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的持续提升为全面建设中国绿色有机谷·长白山森林食药城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丰润道德滋养和良好社会环境。

厚植道德沃土 发挥榜样力量

在靖宇县这片英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陈松,身体里也流淌着英雄般的血液,他屡次身处险境,每次都抱着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觉悟,挽救了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

2013年8月4日,那尔轰村6名村民驾船到松花江游玩,由于船小超重导致船体倒翻,6人全部落入江中。当时,江水打着漩涡,不时泛起大浪,情况万分危急。听到呼救声,正在附近捕鱼的陈松冒着小船随时可能被水流掀翻的危险,毅然前往救援。

情急之下,他将小船上仅有的两个救生圈和油桶抛向溺水者,随后跳入江中,游向情况最危急的一名落水者。这名落水者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完全没有自救意识。船上的人几次伸手也没有将她拉到船上。陈松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使出全身的力气将她托出水面,终于将她救起。最终,在陈松沉着冷静地驾驶和指挥下,同船其他人员密切配合营救,成功救下落水村民。

鉴于陈松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2014年10月他被评为“吉林好人”,2015年7月荣登中国好人榜。

同陈松一样,近年来,白山市涌现出了一批见义勇为的善心善举,他们用正义和善良照亮了社会前行之路,充分展现了人民群众的良好精神风貌。

2020年6月8日,正在进行夜间营运的出租车司机张吉林,来到白山市第一中学东侧的“快点”便利店购物,站在店门口的售货员说没有他想要的东西,而且神态十分慌张。

正当张吉林准备转身离开时,那名售货员偷偷拽了他一下,“救命!那个男的手里有刀!”面对店员的小声求救,张吉林这才注意到便利店收银台旁边站着的男子左手拎着1把菜刀,身体紧贴着便利店的另一名店员。张吉林见此情况临危不惧、巧妙周旋、一招制敌,成功将歹徒制服并扭送公安机关。

9月16日,张吉林接女儿放学回家。刚回到小区,就看到一幢楼下聚集着许多人,还停着警车和消防车。原来是七楼楼顶有一名女子因与家人闹矛盾想不开,欲跳楼自杀。一样的危急时刻,一样的干脆利落,的哥张吉林再次出手,从死神手中夺回一名年轻女子的生命,也挽救了一个家庭。

2020年第三季度,张吉林被吉林省文明办授予“吉林好人”荣誉称号。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近年来,白山市加强顶层设计,创新方式方法,大力培树道德典型,不断传播“好人”精神,弘扬道德模范高尚品格,以道德典型引领社会价值取向。

——评好人、找好人,大力推崇基层涌现出的“凡人善举”。建立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推荐评选机制,全方位开展“好人”评选活动。推进“走基层找好人”活动,深入到各基层党组织,走进社区、企业、村屯,走到田间地头和楼栋庭院,层层挖掘、推荐、评议,使群众在参与中得到熏陶、教育,让善德成为日常朴素的追求。截至目前,评选产生各级各类道德模范、“好人”3000余名。其中,国家级道德典型32人、省级道德典型400余人、市级道德典型900余人。

——学好人、做好人,充分发挥道德典型“风向标”作用。设立“白山好人发布厅”,建立好人发布机制,定期开展“好人”发布活动,持续举办“最美白山人”暨全市道德模范表彰发布活动。

——敬好人、帮好人,形成好人好报的鲜明价值导向。制定落实《白山市关心关爱“白山好人”等先进典型暂行办法》,形成尊重礼遇、关心关爱常态化机制。对“好人”给予社会荣誉、进行走访慰问、发放荣誉奖金、免费体检、编辑出版《白山好人》书籍等礼遇,对生活困难的好人给予重点帮扶。精心打造“一桶油、一袋面,我帮好人过大年”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品牌,通过褒奖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好人”,让身边的道德典型所展现的主流价值观真正在人们内心扎根。

深化文明创建 提升文明程度

常言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爱心,收获希望。本着“乐善好施、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白山市华泰医院院长李振方、金显平夫妇致力于救死扶伤的同时,更热衷公益事业,将满腔热忱投入到帮助困难群众中,不计成本、不求回报,将浓浓的爱洒向帮扶的每个角落。

长期以来,李振方、金显平夫妻二人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了捐资助学、救助贫困辍学儿童中,多次深入到基层村镇走访,实地了解困难家庭情况,确定帮扶目标。

在去七道江镇东山村走访慰问困难群众过程中,了解到村民李波因为母亲身患癌症欠下巨额医疗费,孩子面临辍学的困境后,李振方、金显平夫妻二人当即决定将患者接到自己经营医院进行免费治疗,同时,帮助李波的孩子继续完成学业。

在关心下一代的同时,李振方、金显平夫妇更将中华民族扶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弘扬。多年来,他们先后开展了到敬老院免费义诊、为老年人送生活用品、关爱老年人健康等系列活动。

“让更多的贫困患者在华泰医院看得起病,住得起院,尽最大努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李振方的心愿,2014年,李振方与妻子金显平成立“华泰爱心援助基金会”,在华泰医院专门成立公益医疗队,医疗队进社区、下农村,开展义诊7000余人次。

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李振方、金显平夫妇共为三百余户贫困家庭奉献了爱心,为困难患者减免各类医药费达100多万元以上,用善举和关爱回报社会。2016年,李振芳、金显平夫妇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白山市以道德建设树立文明新标尺,以文明行动创造生活新常态,立足实际,精耕细作,久久为功,坚持在创建活动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人们在自觉参与中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形成人人追求文明的社会力量。

——求真务实,精神文明创建成果丰硕。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共产生国家级表彰先进集体49个、先进工作者2名,白山市被命名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荣获省级表彰先进集体183个、先进工作者27名,3个县(市)获得全省“文明村屯干净人家”创建活动优秀示范县(市)荣誉称号。

——顶层设计,扎实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把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覆盖到到社会生活各层面、各群体,引导人们向往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不断增强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每个单位结合实际,策划开展员工文明道德教育活动。在全市开展“白山好人 最美家庭”“扶贫路上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累计推选“最美家庭”1.03万余户,活动覆盖人群达32万余人次。

——创建载体,市民文明素养得到显著提升。聚焦市民公共文明行为的养成,持续开展文明经营、文明交通、文明环境、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网络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素养提升活动,以宣传、引导、约束、规导为手段,重点解决公民道德失范问题,引导和推动全民树立文明观念、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公益宣传,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大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活动,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尚,通过增强公益广告的融合力和渗透力,让文明理念和规范公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目前,全市共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题公园(广场)、街路百余个,设置“讲文明树新风”“图说我们的价值观”、文明交通指示牌等公益广告万余块,利用擎天柱、建筑围挡、公交车、电子屏等阵地,制作草坪文明标语牌、文明公约、推拉门牌、公交车文明标语牌万余份。

打造文明品牌 拓展文明实践

消毒液、防护服、医用口罩、方便米粥、即食豆腐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近日,白山市8辆爱心车满载着各类物资纷纷驶往通化市驰援。

“慢点、小心、注意安全……”伴着一句句叮咛,志愿者们纷纷行动起来,抬的抬、拎的拎、搬的搬,大家齐心协力,将一份份载着兄弟情谊,写有“爱心献通化”字样的物资送到8辆爱心车上。

“看着通化志愿者们每天忙碌在一线,顾不上吃饭,我们很心疼,希望他们带着我们的一份爱,走到各自战斗的岗位上,疫情一定会过去的,白山加油!通化加油!”白山市公益志愿者协会会长孙明艳说。

在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不仅有“大爱为先”的各类志愿组织,同时,也涌现许多贯彻“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的优秀志愿者。自今年疫情防控志愿者招募工作开展以来,28岁的李奎霖再一次穿上了“红马甲”,和其他志愿者一同穿越白山大街小巷,行走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的一线岗位上。

“2018年我被确诊为‘尿毒症’,当时我在苏州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心里想着是大学毕业后想闯出点事业,没想到却摊上这么一件事儿。”李奎霖坦然一笑,现在算释怀了吧,志愿者的工作和精神给了我生活的信心,我很感激大家对我的照顾和帮助,志愿服务工作对我而言,是一场宝贵的经历,我很开心能为大家做点事。

近年来,白山市以全市为整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平台,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让志愿者成为温暖城市的使者,推动城乡发展与百姓福祉深度融合。

——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精心打造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搭建文明实践云平台操作系统,创新采用线上“六步”(点单、递单、发单、领单、照单、统单)、线下“五味”(土味、原味、苦味、趣味、甜味)接地气工作法,实现全流程快捷服务,通过“三传七进”(“三传”即传承、传播、传续,“七进”即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推进方式,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服务、体育健身、教育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村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创新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蒲公英行动”工作品牌。活动分为“心、飞、行”三个系列。“心”即“心灵看护”行动,包括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弱势群体;“飞”即“飞入寻常百姓家”行动,包括价值引领、文体惠民、环境整治等内容;“行”即“行走的课堂”,包括植根党的政策、植根生活常识、植根科学技能等内容。活动建立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文明实践工作体系,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引导社会各界主动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播撒到哪里,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最后一公里”,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点赞。

——爱心传递,共同抗“疫”。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白山市迅速制定工作方案,刊发《关于疫情防控应急志愿服务的招募公告》,号召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和相关辅助工作。在第一时间成立白山市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总队,组建641支志愿服务队伍,在232个社区、128个村、781个卡点进行便民志愿服务。组建网络宣传、车辆消杀、便民防控、应急通信等6支志愿服务分队,分布在全市各个社区、火车站、固定消杀点,共开展志愿服务5万余人(次),白山市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总队荣获“2020年全省最佳战疫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

——百花齐放,志愿服务成绩斐然。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个志愿服务组织(项目)荣获国家级表彰,3个志愿服务团获得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表彰奖励,共有78个志愿服务组织、12个志愿服务项目和399名志愿者获全省表彰。其中“长白帮客”、白山方大志愿服务团分别获得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和组织荣誉称号;关爱留守儿童“心灵看护行动”志愿服务团获得“全国志愿服务示范团队”和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曾应邀参加国际志愿服务交流大会和全国“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实践与理论创新会议,并作为全国五位基层代表之一作典型发言。

如今,白山大地上文明之花处处绽放,芳艳正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一路向前,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逐年提升,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