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项改革措施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到2035年,实现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困难群众,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更加密实牢靠。

22项改革措施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来源:吉林日报 2021-05-13 10:4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本报5月12日讯(记者祖维晨)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今天,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和特色亮点。省民政厅、省教育厅、省住建厅、省医疗保障局、省就业服务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作进一步解读。

据介绍,“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我省社会救助工作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在保障基本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救助体系日益健全,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因疫致困救助成效明显,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该《实施意见》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围绕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夯实基本生活救助、健全专项社会救助、强化急难社会救助、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创新社会救助体制机制、提升基层经办服务能力等7个方面,提出22项改革措施,内容丰富、任务明确,为我省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指明了方向。

《实施意见》根据困难程度和致困原因,将救助对象划分为3类群体,明确到2025年,建立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综合救助格局,推动实现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城乡困难群众都能得到及时救助。到2035年,实现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困难群众,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更加密实牢靠。

《实施意见》在全面落实国家文件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将正在做、将要做和取得成效的改革措施纳入其中,抓住改革重点,力求创新突破。在城乡统筹上有新发展,在救助对象上有新扩展,在认定办法上有新变化,在帮扶项目上有新内容,在社会参与上有新措施,在救助能力上有新提升。

(祖维晨)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