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6月24日讯(边境 记者任胜章 实习生井盈鑫)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按照省总河长会议部署要求,介绍《吉林万里绿水长廊建设规划(2021-2035年)》出台的有关情况,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省水利厅、生态环保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林业和草原局、畜牧业管理局等省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今年省级总河长会议审议通过《建设规划》,正式拉开了我省建设万里绿水长廊的序幕。据介绍,万里绿水长廊是以江河湖库为纽带,以水域岸线为载体,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等多方面有机联系,谱写美丽吉林治水惠民生、护水保生态、兴水促发展的精彩篇章。万里绿水长廊主要分为城市型、乡村型和原真型三种类型。未来将聚焦保护水资源、强化水安全等重点任务,特别是把防洪能力提升和水质达标作为刚性约束,着力优化全省河湖水系的生态、生活、生产空间格局。其中,将突出以省级领导担任河(湖)长的松花江、辽河、查干湖等“十河一湖”为重点,稳步推动绿水长廊建设。
高质量推进万里绿水长廊建设,为全省江河湖泊按下“美颜键”,对当前我省开启生态强省建设具有十分重大意义。省河长办将用压实责任、规范指引、试点先行、政策保障、考核问责五项措施确保绿水长廊建设落到实处。
结合全省河湖实际,《建设规划》确定到2035年,全省拟建设绿水长廊1.35万公里,匡算投资1115亿元。总的安排是,按照“两年选试点、见雏形,五年打基础、见成效,十年新跨越、见蝶变”的思路,通过强基、成型、提升三个阶段稳步推进,确保取得实效。其中,今明两年先选取试点,在2023年后全面铺开绿水长廊建设任务,力争通过15年接续奋斗,完成《建设规划》确定的绿水长廊建设任务。
(任胜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