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龙井市全力打造优质政务服务环境

吉林省龙井市全力打造优质政务服务环境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1-27 11: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打造“高标准、高品质、高效能”的政务服务升级版,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促进龙井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龙井市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有事您说话诉求反映窗口”,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项目,切实把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办好、办实。

针对群众普遍反映办事难的问题,今年5月19日,龙井市在政务服务中心一楼正式设立我为群众办“实事”,“有事”您说话诉求反映窗口。由专人负责受理、转办那些“办不了”、“很难办”、“不给办”、“协调办”的各种问题,从源头上清除阻碍群众正当诉求的障碍。

为确保这项工作落到实处,龙井市政数局制定并下发了《实施方案》,成立了问题处理小组,制做了办事指南,规定了办理时限。一般简单事项,即收即转即办;“办不了”、“不给办”事项5个工作日反馈办理结果;“很难办”事项10个工作日内反馈;“协调办”事项即收即转即办,同时告知理由和办理进度。窗口按照AB岗安排2人,实行值班制和人员轮训制,工作日期间安排一名工作人员集中为群众解决麻烦事、棘手事。同时,由市政务服务中心统筹协调,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帮助企业和群众解决“想办却办不成的事”。对那些存在违反政策“办不了”的事项,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对到大厅跑多个部门或跑多次“很难办”事项,提供业务指导或帮办带办服务;对因工作作风或业务水平“不给办”的事项,实行监督问责;超出受理范围的事项,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予以受理。该窗口还作为线下百姓热线12345投诉辅助手段,由专人负责受理线上线下未能成功办理的事项,定期通报政务服务评价结果,及时发现、研判和解决推进“放管服”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了让办事群众和企业充分了解大厅的各项便民利民新举措,龙井市积极与延边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并在大厅LED屏滚动播放,将打印的《办事指南》放置在窗口显著位置,为群众办事提供方便。家住龙井市安民社区的曹先生因紧急情况出国需要办理护照,但因身体不好难以到现场办理,于是通过别人找到“有事”您说话诉求反映窗口寻求帮忙。工作人员立即与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进行协调,三名民警赶到曹先生家上门服务,给他拍照、现场制证,前后只用了10分钟就为他办理了护照,这让曹先生很是感动。截止目前,“有事您说话诉求反映窗口”共受理群众诉求事项10项,办结9件,解决率90%,受到到办事群众高度称赞。

办理新生儿事项涵盖新生儿出生登记(户口申报)、医疗保险登记、《社会保障卡》申领、护理补贴、生育津贴等5项事务,需要家长往返于公安、医保、社保、人社等多个部门,耗时费力,给家长增添诸多麻烦。

为了精简群众在办事中的材料、环节、时间和跑动次数,“有事您说话诉求反映窗口”将涉及多个部门为新生儿单独办理的事项整合成“一件事”,在审批上做“减法”,在服务做“加法”,实行集成服务。在办理流程上做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站联办”,建立新生儿“一件事”主题办理业务。窗口有专人负责受理、流转及提供必要的帮代办服务,大幅减少办事材料、环节、时间和跑动次数,承诺办理时限不超过2个小时,从办事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实行保姆式服务,全面提升群众办事满意度和获得感。截止目前,新生儿事项已办结22件,办理时限约1小时。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审批服务便民化水平,政务服务中心对办理餐饮类和住宿类许可的业主增设“开店不求人”集成联办业务。

政务大厅三楼设立“开店绿色通道”窗口,实行“一窗受理”、分类审批、统一出件。工作人员按群众开店需求做好指引,实行全程帮代办服务。同时,整合审批要件,对开店所有许可事项的审批条件进行标准化集成,形成一张全面、准确、清晰、易懂的告知单,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在审批上由“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审批时限压缩二分之一。并制定申请材料样本和量化受理审查标准,作为综合窗口受理申请材料、审批部门审查材料、指导申请人办事等对外服务的唯一依据。开办餐饮类共涉及市监局、城管大队、环保、税务、印章、消防6个部门;住宿类涉及7个部门,办理事项需要7个流程。推进政务服务集成改革后,餐饮类开办要件由12个缩减到6个,住宿类18个缩减到7个,办理时限根据现场勘查情况和勘查人员来确定,如果材料齐全,由过去15个工作日压缩到3-5个工作日。目前,已经受理餐饮类34件。

这种方便快捷的集成联办方式深受广大业主的的赞誉,他们表示,过去为了能够尽快办结许可,开门营业,不得不四处求人找门路。如今好了,办营业执照不仅不用再求人,时间也比原来快了许多。

(中国日报吉林记者站)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