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深耕红色沃土 赓续传承红色基因

杨靖宇烈士陵园内,学员们正在瞻仰杨靖宇将军戎装铜像。人民网李思玥摄  郁郁青柏埋忠骨,烈烈英魂诉长风。吉林这片曾被无数革命志士鲜血浸染过、被无数奋斗者汗水浇灌的黑土地,“三地三摇篮”的红色标识深深烙印于此。

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深耕红色沃土 赓续传承红色基因

2022-09-08 09: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8月底的通化,在秋日阳光下披着金色的光芒。

杨靖宇烈士陵园内,学员们正在瞻仰杨靖宇将军戎装铜像。人民网李思玥摄

郁郁青柏埋忠骨,烈烈英魂诉长风。走进杨靖宇烈士陵园,园内松柏苍翠,气氛肃穆,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戎装铜像巍然伫立,步入杨靖宇烈士灵堂,在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教师的引领下,学员们向杨靖宇将军三鞠躬,庄严肃穆地拜谒杨靖宇将军。

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内,学员们在老师的指引下,回顾东北军民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站立在“抗战时期牺牲的东北抗日联军团级以上烈士名录”前,静静聆听烈士们的故事,黑色墙面上镌刻着一个个抗联牺牲的烈士名字,每一个名字背后谱写的是无尽忠诚。

吉林这片曾被无数革命志士鲜血浸染过、被无数奋斗者汗水浇灌的黑土地,“三地三摇篮”的红色标识深深烙印于此。

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红色教育展厅。(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供图)

这里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地,苍茫的长白林海中,以民族英雄杨靖宇为代表的抗联将士们进行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战争;这里是解放战争的发起地,“四保临江”“三下江南”“四战四平”,党领导人民军队在这里奏响一曲曲胜利的凯歌;这里是抗美援朝的后援地,鸭绿江畔,42万余名志愿军唱着“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英雄赞歌踏上了保家卫国的战场。

这里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新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第一辆轿车均在这里诞生;这里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开启了新中国电影波澜壮阔、无限辉煌的历程;这里是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坐落在长春的空军航空大学,其前身是东北老航校,70多年来,为国家和军队建设培养了大批各类人才。

被光荣照耀的吉林大地,源源不断地从根脉中涌出红色力量。如何保护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让信仰之火熊熊不灭,红色精神生生不息?

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杨靖宇干部学院的每个角落。(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供图)

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把传承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等红色基因作为办学灵魂,坚持系统化布局、联动式推进,突出红色教育主题,不断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水平,努力打造吉林特色党性教育品牌、全国党性教育示范基地。

整合红色教育资源,延伸教学培训线路。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充分利用通化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已形成的“一核两翼八区十线”红色教育资源,打造了以通化红色资源为核心区,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三条红色历史轴线为延伸链,以经典红色、生态绿色、专业特色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现场教学线路。围绕全省“三地三摇篮”红色资源布局,将现场教学线路延伸至长春一汽、长影以及四平、梅河、磐石、桦甸、临江、靖宇等地,穿点成线、连片成面,逐步形成区域培训小循环和省内全域培训大循环的双循环运行模式。创新教学形式,研发精品课程。为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创新研发了包含专题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教学、情感教学、访谈教学、案例教学、沉浸式教学、影像教学、故事会教学、党性分析等教学形式,运用研讨式、模拟式、体验式、辩论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形成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以东北抗联精神、杨靖宇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为主体,以党性修养、四史教育、国情省情、治理能力为基础的“1+3+4”教学体系。

突出专兼结合,构建红色师资队伍。在强化既有师资队伍的精准化培训和目标化培养的同时,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面向全国招聘学术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才,利用由国内权威专家组成的高端智库,开设学习大讲堂,成立课程打磨高端智库专家组,持续提升整体教研层次和课程质量水平。此外,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还聘请了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民、马继志等抗联后代和全省部分高校、党校系统从事党性教育的专家名师担任学院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形成了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红色教育师资队伍。

聚焦精神传承,编写系列红色教材。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着力加强以“东北抗联、抗美援朝等不同时期革命精神和英烈事迹研究,红色文化传承,重要史料汇编”为主体内容的教材体系建设,自主、合作编写出版《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联的历史考察》《东北抗日联军史事辑要》《杨靖宇年谱(1905-1940)》等,持续加强对抗联老兵、将军后代及重要事件亲历者的口述史资料的挖掘抢救、编辑整理,逐步打造东北抗联精神和杨靖宇精神的发掘、研究和宣传中心。

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身处绿水青山之间。(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供图)

“立足吉林、辐射东北、面向全国”,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以此为目标,充分挖掘东北抗联等红色资源富矿,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李思玥)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