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伊通满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滚动实施10大民生实事,持续开展“9+N”暖民心行动(“9”,就是就业促进、安心就学、暖心就医、助老服务、快乐健身、供热保暖、安全出行、便捷办事、村庄洁净9项行动;“N”,就是围绕9项行动确定的若干项具体任务和措施),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节节攀升。
聚焦民之所“急”—— 就业机会多 供暖有保障
县人社局围绕“深化就业创业优先工程”,增加就业创业机会,实地走访收集推送岗位信息至“吉人在线”网站并举办多场招聘会缓解企业用工难题;提升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功能,回访伊通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名单,邀请他们入驻基地实训;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还专项培训养老护理员、育婴员等技能人员。
2023年9月正式投入运营的零工驿站,提供求职登记、信息发布、能力提升、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驿站内配备免费热饭、饮水、手机充电、免费Wi-Fi、政策宣传、休息座椅等便民用品,改善零工的候工环境。
县住建局将冬季供暖作为民生服务的重点要点,开展供热保暖行动,做实做细管网维护、设备升级、热源保障、燃煤储备等各项工作,为安全稳定供热做好保障。开展“冬病夏治”行动,集中维修管网设备,提升供热质量。
聚焦民之所“难”—— 看病减费用 停车增泊位
县卫健局开展关爱健康行动,确保广大群众健康有“医”靠。
县第一人民医院和县民族医院,开展“一次就诊只挂一次号”服务。患者在县第一人民医院或县民族医院就诊,“三日”内因同一疾病、同一病程,在同一院区、同一科室就诊时,不再重复收取挂号费、诊察费等相关费用。定期组织专家院义诊,并对无力支付诊疗费用的困难患者给予资助。
稳步推进县第一人民医院异地迁址项目。项目总投资11.26亿元,以智能化管理、节能化设计、一站式就医为标准,设800张床位,主要建设住院楼、门诊楼,医技综合楼、传染病楼、配套设备用房,以及地下停车场、室外道路工程等。该项目将于2025年底前竣工。
县公安交警大队开展便民泊车行动,结合辖区道路实际情况,科学合理施划机动车停车泊位,有效改善、规范道路交通秩序,满足群众停车需求。
聚焦民之所“愁”—— 阳光分班级 无讼化纠纷
县教育局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打造“阳光满意食堂”。完成全县53家自营食堂大宗食材招标工作,对56所学校的“学生餐”餐费进行财务审计全县中小学校双陪餐制度,制定学校领导和家长陪餐安排表,确保“学生餐”安全和营养均衡,召开“学生餐”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确保做好“学生餐”整改后半篇文章。
开展幼儿延时托管服务。今年暑假,全县5所独立公办幼儿园和16所民办幼儿园开展了假期托管服务。8月秋季开学,县内5所独立公办园、部分乡镇中心园及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均建立了延时托管服务制度。
实行“阳光”招生。6月4日,出台了《伊通满族自治县教育局关于高效办好教育入学“一件事”的工作方案》,为招生入学提供“一站式”服务,简化入学流程,阳光分班,确保适龄儿童学生安心就学。
县法院实行员额法官一对一下沉辖区综治网格,依托“无讼+共享”整体工作模式,长期开展调解指导、普法宣传和巡回审判等工作。吸纳网格员、“五老”人员、社区工作者等加入,发挥基层调解力量加快矛盾纠纷化解。员额法官提供法律支持,将“诉”与“非诉”深度融合,形成富有特色且成效显著的诉源治理路径。
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制定相关办法,统筹开展住宅小区物业治理评星行动。联合住建、公安、街道共同执法进小区为群众解决小区内“飞线”、占用消防通道、私搭乱建、违规养犬等各类问题。联系各物业公司筹措资金、谋划场地,在52个小区建立充电桩139个,解决了电瓶车充电难问题。
聚焦民之所“盼”—— 养老不离家 市容再改善
县民政局开展助老服务行动,打造就近、方便、专业的“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让老年人住进“嵌”在家门口的养老院。投入130万元在永宁和永盛街道建设了2个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同时,为社区内和周边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入户照护服务,满足“原居养老”需求,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分布在城乡的18家助老餐厅,让老年人在家附近就享受到便捷的餐饮服务。
老人在社区助老餐厅用餐 高鸿 摄
县文广旅局开展快乐健身行动,排查检修体育文化健身场地,维修更新体育健身器材。为多个小区建设建设室外乒乓球场地,安装全民健身路径,购买室内体育健身器材,援建永宁街道百姓健身房。
县住建局开展市容提升行动,改造维修县城内无障碍坡道、人行道、破损路面,维修窨井盖,清理污水井,增设雨水管网,更新改造沥青路面,新安装280盏路灯,新建3处口袋公园,为群众增加就近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
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开展点亮“黑小区”“黑楼道”行动,完成对20个小区的楼道灯维修安装及路灯安装检修,完成18个小区内29组充电桩的安装。
如今,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愿景,已经成为满乡儿女真实触摸的现实。
(崔维利|中国日报吉林记者站 刘明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