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两会·委员说|王桂敏:让社会各界关注吉林历史文化“宝藏”

吉林两会·委员说|王桂敏:让社会各界关注吉林历史文化“宝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1-14 10:1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吉林省政协委员、长春市政协副主席 王桂敏

王桂敏表示,吉林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已经步入法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轨道。保护是基础,传承是目的。保护吉林历史记忆、文化血脉和非遗传承要做好几方面工作:

一是广泛普及吉林历史文化知识。迄今为止,在吉林省境内发现的最早石制工具是100万年前的古人类作品,榆树人和安图人头骨距今5万年到1万年,先古族群游牧而生、渔猎而食,正是吉林游牧文化和渔猎文化的滥觞。在吉林这片土地上,不同族群不曾停歇地进行着经济、社会、文化活动,也创造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在吉林文化保护传承方面,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普及历史知识,让吉林人树立起历史文化自信,让国内外人士更好地了解吉林的前世今生。

二是系列宣传吉林历史名人。在吉林工作、生活、战斗过一大批名人,他们为国家、民族和脚下的这片土地作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比如晚清官员吴大澂,以强烈的国家意识挽回国土主权,其战略眼光与爱国精神令后人称颂。比如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义勇军和抗联战士,他们的英雄壮举和民族气节,惊天地、泣鬼神。再比如后来,一大批文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建筑学家和优秀企业管理人才纷至沓来。这些名人带着新知识、新思维、新气象,弘扬了吉林的传统文化,还谱写出新的吉林电影文化、汽车文化、教育文化。要梳理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通过电视短片等媒体形式予以宣传,宣传他们,就是在宣传和传承吉林的历史文化。

三是培育省内有潜质的非遗消费市场。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活起来、传下去,必须融入时代元素,结合实际做好活化利用,最大限度释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对省内非遗进行全面评估,筛选出传承价值高、市场前景广的非遗品牌,组织专业力量论证,拓展传承方式手段,策划培育消费市场,让更多的吉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俱进地活跃起来,健康地传承下去。

(中国日报吉林记者站 刘明太 韩俊红)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