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文旅市场热度持续攀升,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契机。长春市民族事务委员会携手长春市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5 月 4 日五四青年节当天正式开启 “初心之路-红色研学” 主题线路首发团之旅。作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5+N” 主题线路之一,该线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主线,巧妙串联长春市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东北抗联历史剧场等红色地标,精心打造出一条跨越时空、融合艺术,场景互动的红色文化体验线路,旨在通过文旅深度融合,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进一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首发团首站踏入青砖灰瓦的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斑驳的老建筑与现代艺术装置交相辉映,仿佛一本厚重的立体史书。学生们手持导览手册,沿着青石巷陌穿梭,在 “时光邮局” 体验跨时空书信对话,于非遗工坊亲手制作满族剪纸,感受传统技艺中流淌的民族智慧。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他们驻足聆听多民族商户并肩经营的故事,触摸镌刻着各民族工匠印记的建筑浮雕,沉浸式感知长春近代城市发展进程中,各民族信念相同、血脉相融、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的鲜活脉络。
移步东北沦陷史陈列馆,泛黄的家书、锈迹斑斑的武器、复原的抗联密营场景,在声光电技术的渲染下,将那段屈辱与抗争交织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当看到鄂伦春族猎手为抗联战士带路、朝鲜族妇女冒死传递情报的图文资料时,不少学生红了眼眶。而在东北抗联历史剧场,学生们换上抗联军装,化身 “小战士”,通过情景演绎,重现杨靖宇将军带领各族将士浴血奋战的悲壮场景。激昂的号角声、铿锵的誓言,让红色精神在沉浸式体验中,深深烙印在各族青少年心间,唤醒他们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的深切共鸣。
“初心之路 - 红色研学” 线路高度关注青少年群体的参与体验,创新采用 “行走的课堂” 模式,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与中华民族发展史有机融入实地探访、团队协作任务之中。来自长春市多所中小学的各族学生代表在研学过程中,共同完成 “打卡印章”“聆听历史故事”“历史情景再现” 等丰富多样的互动环节,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增进彼此理解与信任。
首发团启程当日,“君至长春・城市宣讲团” 招募活动同步启动。活动面向全市 7 至 25 岁年龄段选拔 30 名优秀小讲解员,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系统培训。以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为核心宣讲点,串联长春历史遗迹、民族风情与现代活力景区,小讲解员们将利用休息日和节假日,服务于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5+N” 主题线路。这一举措不仅致力于培养青少年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传播者,更是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形式的全新探索。
为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力,全面启动线上线下联动宣传策略。在短视频平台推出主题宣传片,并以 “多彩长春-石榴长红”“初心之路-红色研学” 等话题汇聚网络关注;研学纪实短片、参与者手账等精彩内容,将通过文旅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以及多家官方媒体持续进行传播。未来,该线路计划纳入长春市中小学红色教育实践推荐名录,并与其他文旅主题线路协同联动,逐步构建起常态化教育机制。
据悉,长春市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5+N” 主题线路包含 “初心之路-红色研学”“智造未来-科技体验”“长春速度-工业旅游”“寻迹古昔-历史文化”和 “天地画卷-生态文明”等五大主题十余条线路。后续,长春市将持续优化研学课程,完善场景打造,结合重要节庆节点推出定制化活动,并逐步向公众发布,不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强大的文旅力量。
(陈莹|编辑 中国日报吉林记者站 刘明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