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起磐石》再现峥嵘岁月 烽火情铸就精神永存

《烽起磐石》再现峥嵘岁月 烽火情铸就精神永存

来源:彩练新闻 2025-09-29 09:1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26日下午,由吉林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广旅局、磐石市委承办,吉林市歌舞团等市属院团合力创排的大型歌舞剧《烽起磐石》在吉林市人民大剧院震撼上演。该剧以磅礴的史诗气质和细腻的情感刻画,生动再现了东北抗联艰苦卓绝的烽火岁月,为观众带来一场深刻的艺术熏陶与精神洗礼。

以史为纲,再现峥嵘岁月。《烽起磐石》以发生在磐石大地的抗日斗争为历史背景,巧妙以抗联战士李常隆、赵明珍的战地爱情故事为叙事线索,艺术化地展现了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创建党领导下东北第一支抗日武装——磐石赤色游击队、开辟第一块抗日根据地——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的光辉历程。全剧通过“家国沦丧”、“暗夜星火”、“秋雨迷途”、“再焕生机”、“风雪长歌”、“浴血松江”等篇章,层层递进,描绘了从知识分子投笔从戎、发动群众暴动,到杨靖宇将军整肃队伍、贯彻统一战线政策,直至抗联将士在极端环境下浴血奋战的壮阔图景,深情歌颂了以杨靖宇、孟杰民、李红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伟大的爱国情怀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情感为线,升华英雄赞歌。剧目不仅聚焦于宏大的历史事件,更注重对个体命运与情感的描摹。李常隆与赵明珍这对革命伴侣,在战火中相识、相爱、离别,他们的情感与对国家的忠诚紧密交织。剧中“秋雨迷途”的挫折与反思、“风雪长歌”中短暂团聚的欣喜与随后生离死别的悲壮,尤其是赵明珍身背幼子艰难转移、向夜空倾诉思念等场景,极具感染力,让英雄形象更加血肉丰满,深刻揭示了抗联将士在国难当头时,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选择。

匠心制作,传承抗联精神。此次创排汇聚了吉林市顶尖的艺术力量。编剧朱彦峰表示:“创作《烽起磐石》是一次神圣的使命。我们希望不仅呈现一段历史,更要让观众感受到那种‘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精神’,这是抗联精神的核心,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主要演员陈辛在剧中饰演重要角色,他激动地表示:“能够扮演英雄先辈,是莫大的荣誉。每一次排练都仿佛在与历史对话,我们竭尽全力希望能将那份忠诚与担当真实地传递给观众。”

观众动容,汇聚奋进力量。演出结束时,剧场内掌声经久不息。许多观众眼含热泪,心情久久难以平复。在东北电力大学读研究生的丛郁霏深有感触地说:"这部剧让我深刻体会到,抗联将士在极端困境中展现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未来职业选择都有重要启示。无论是面对学业挑战还是未来工作中的困难,这种不畏艰难、坚持理想的精神都值得我深入学习。"该校学生张仪宁表示:"抗联将士在极端环境下的坚守,激励我在专业学习中不畏艰难。作为未来的电力工作者,我要学习这种坚韧精神,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