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筑梦·长春汽开智造进行时丨一汽中车以极致工艺铸就中国电车“强韧心”

创新筑梦·长春汽开智造进行时丨一汽中车以极致工艺铸就中国电车“强韧心”

来源:中国吉林网 2025-10-12 14:3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北国春城长春,这座被誉为“中国汽车摇篮”的城市里,创新的脉搏始终强劲。当全球汽车产业群雄逐鹿之时,一场关乎核心竞争力的攻坚战,正在一栋静谧而洁净的厂房内悄然进行。这里,没有传统制造线的喧嚣,只有机器精准起落的韵律。这里诞生的,不是普通的汽车零件,而是决定新能源汽车性能上限的“心脏”——高性能电驱动系统。

落户于此的一汽中车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虽于2022年才正式成立,却以其一系列突破性的“硬核”技术,迅速成为中国北方该领域的拓荒者与领跑者。

直面“红旗标准”,挑战转速极限

对于新能源车而言,电驱系统如同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是技术的核心。而定转子技术,更是核心中的“心脏”。一汽中车的诞生,源于高端品牌一汽红旗对卓越性能的极致追求。

“当时红旗给我们的目标,是将电机转速从行业普遍的18000rpm提升至至少22000rpm。”技术经理林仁义说。转速的提升意味着更强的动力与更高的效率,但也对转子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转速每提高一分,技术难度便呈几何级数增长。

压力,成了最好的创新催化剂。技术团队将目光首先投向了转子整体热固技术。他们形象地比喻:这好比为转子内部精密排列的磁铁和铁芯,灌注一种特制的“高级环氧树脂石膏”。这种“石膏”不仅要将所有部件牢固粘接为一体,更需具备优异的导热性,确保高速运转产生的热量能快速散发。历经数百次参数调整与工艺优化,最终,他们成功打造出一个坚如磐石、散热高效的转子内核,使其能从容应对22000rpm的极速考验,性能比肩顶级赛车引擎。

“冻”出来的精度,“挤”出来的空间

解决了转子内部的稳固问题,如何将其与中心轴实现完美结合,又是一道难题。一汽中车摒弃了传统的键槽轴连接方式,引入了颇具巧思的转子冻轴装配技术。

“这其实是‘热胀冷缩’原理的极致应用。”林仁义解释说。他们将轴置于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中冷却,使其轻微收缩,然后轻松放入转子孔中。待轴温恢复至室温,自然膨胀,与转子形成过盈配合,结合力均匀而强大,远超传统方式,显著提升了转子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在追求动力澎湃的同时,如何为驾乘者“偷”出更多空间?一汽中车在定子技术上找到了答案。他们采用的定子扁线成型技术,被生动地称为“以扁代圆”的革命。传统圆铜线之间存在大量空隙,如同圆形面条填不满饭盒。而扁铜线则能像扁面条一样,被快速、精准地弯折成型,紧密排列,在相同体积下填入更多铜线,极大提升了空间利用率和电机功率密度。“我们的成型速度达到2.5秒每根,且一致性极高,解决了行业痛点。”质量经理李树全介绍。

极致追求背后,是汗水与智慧的交融

所有技术的突破,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浪漫故事,而是技术人员夜以继日、攻坚克难的成果。在项目最关键的测试阶段,五位核心工程师提前两个月进驻车间,对每一个零件、每一台工装设备进行地毯式排查。大小项目优化累计数百项,终于将产品良品率从最初的60%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

“就是有点费工程师。”李树全一句轻松的玩笑,背后是无数个不眠之夜。一位“87年”的工程师因长年专注研发,早生华发,回老家被一位大叔误称“大哥”的趣闻,在公司流传开来,这既是笑谈,更是团队忘我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

智能工厂托起“质造”标杆,政企合力孕育创新沃土

一汽中车的生产车间,高达30万级的洁净环境,极其震撼,这是国内电驱动领域的首家。在这里,自动化程度超过95%,两条先进生产线年产可达20万套定转子,而日常仅需4名工人照看。全过程质量监控数据实时上传至监测系统,实现了产品生命的全周期可追溯。

当时这座现代化工厂的落成,可谓“兵贵神速”。速度的背后离不开当地政府的“管家式”服务。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协调供暖、供电等服务单位提前介入,提前供暖、拉线通电,使厂房建设周期缩短了近三个月,为企业抢占了市场先机。

“选择长春,不仅因为它是底蕴深厚的汽车城,拥有完善的产业配套,更源于政府对企业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支持。”一汽中车总经理左向南感慨说。正是这种优质的营商环境,让一汽中车这家规模不大却怀揣宏大梦想的企业,能够心无旁骛地深耕技术,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在新能源赛道上行稳致远。

从突破转速极限的转子,到提升空间效率的定子,一汽中车的创新实践,是长春乃至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它彰显了在时代变革中,企业凭借核心技术攻关、政府营造良好生态,所形成的强大合力。这种积极向上、力争上游的精神,正驱动着中国制造向着“中国智造”与“中国质造”的宏伟目标,稳步迈进。

来源:汽开发布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