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托管“金钥匙”,开启丰收“双赢门”

土地托管“金钥匙”,开启丰收“双赢门”

来源:彩练新闻 2025-10-17 10:0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金秋时节,通榆县瞻榆镇前丰村的田野一片金黄,饱满的玉米穗随风轻摇,传递着丰收的喜悦。与往年不同,今年的丰收有了“两种味道”——一边是“粮出手、钱到手”的踏实,一边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从容。这把打开丰收大门的“金钥匙”,正是土地托管这一新型经营模式。

“托管后实现了水肥一体化,产量上来了,效益也相当不错!”村民田明高兴地说。今年,他把家里的40亩玉米全程托管给村里的兴友农机专业合作社。收割机驶过,金灿灿的玉米直接装车,田明以每斤0.8元的价格卖出近12万斤湿粮。不仅如此,他还腾出时间在合作社打工,获得第二份收入。

同村的丁君则选择了另一种方式。他同样把土地交给合作社,但收获的玉米全部拉回家晾晒储存。“产量上去了,人也省心了,我还能出去打点零花钱。”丁君说,自己年纪大了,对科学种田有些力不从心,托管后每公顷能增产四五千斤,让他十分满意。

让农民安心做“甩手掌柜”的,正是兴友农机专业合作社。据负责人袁萍介绍,今年合作社共托管玉米5086亩,亩均增产200斤,惠及66户农户。合作社提供“保姆式”服务:统一采购农资降低成本,春耕采用精量播种和测土配方施肥,夏管用植保无人机统防统治,秋收则用大型收割机高效作业。

通过规模化、机械化、科学化的管理,土地托管实现了“1+1>2”的效益。农民解放了双手,可以外出务工或发展副业;土地实现增产,合作社也获得服务收益。这把“金钥匙”,正为吉林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