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中国一汽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坚持自主创新、数智转型、绿色发展,从传统造车企业向移动出行科技公司转型跃迁,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到产业链体系重构,走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向新之路,奏响了民族汽车品牌的时代强音。
“十四五”以来,中国一汽以掌控关键核心技术为根本路径,奋力攀登科技高峰,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安身立命之本。
在战略布局上,中国一汽迭代发布阩旗技术“SIGHT(洞见)531”发展战略,深入开展重大科技攻关行动,聚焦AI芯片、动力电池、线控底盘等重点领域持续“解卡去黑”,累计突破1400余项关键技术,部分成果成功打破国外垄断,专利授权量、公开量均居行业首列。
安全、智能、绿色、健康、美妙五大品牌基因
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领域,中国一汽完成66Ah全固态电芯试制及验证,主要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自主开发的全新一代智慧电驱最高效率达到96%,位居行业领先水平。红旗品牌成功打造天工纯电、鸿鹄混动、九章智能三大技术平台,为持续跃迁奠定坚实技术基础;以九章智能平台统领认知、计算与决策,并成功推出中国首颗车规级、5纳米五域融合芯片——“红旗1号”,在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上迈出了历史性一步。商用车领域成功攻克高效油冷电驱桥技术、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等关键核心技术,全自主中型电驱桥效率跻身世界一流行列。
红旗品牌天工纯电、鸿鹄混动、九章智能三大技术平台
在创新体系支撑上,中国一汽着力筑牢创新根基。2023年,中国一汽科技创新基地正式启用,其首创的智慧能源系统及5G+自动驾驶动态无线充电道路,为未来出行带来革命性想象。同时,湾区研发院、上海造型中心等相继投运,一汽解放奥地利研发有限公司等机构的设立,进一步完善了全球化研发网络,通过开放合作构建起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中国一汽科技创新基地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中国一汽将数智化作为推动跃升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建设智慧企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通过构建覆盖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服务的全场景数智化管理体系,中国一汽显著提升了产业运行效率。在制造端,依托智能工厂和数字化产线,实现柔性生产和智能排产;在供应链端,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实时监测与协同,有效提升了产业链的韧性;在销售与服务环节,则通过智能客服、车联网等手段,为用户带来更便捷的个性化体验。
中国一汽红旗智能生产线
更为深远的是,中国一汽积极探索大模型、大数据、人工智能在产业运营中的深度应用,推动管理范式的重构与升级。中国一汽发布行业首个企业运营智能体和中国一汽行业大模型,“一汽·七星云工作台”也已上线运行。这些探索实践,不仅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更为企业可持续创新奠定了长远基础,展现了中国一汽在智能运营领域的深入探索和积极实践。
一汽·七星云工作台
随着行业大模型OpenMind的不断迭代,中国一汽正从“数字驱动”迈向“智能驱动”,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智体系,正在激活企业高效运营的“神经网络”,让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加速生成。
中国一汽首个企业运营智能体——OpenMind
中国一汽深入贯彻“双碳”战略,将绿色低碳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努力构建可持续的产业体系,在全球汽车产业的绿色变革中塑造竞争新优势。 在战略转型上,中国一汽坚定实施“All in”新能源战略,绿色发展全面提速。红旗、解放、奔腾、一汽丰田、奥迪一汽、一汽中车、中汽新能等一批新能源整车工厂和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季冻区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等创新推广,现代汽车产业集群加速形成。这不仅是技术领域的革新,更是绿色理念在企业发展各环节持续深化的生动体现。
一汽红旗九章生态智能舱
在绿色智造上,中国一汽大力推进绿色工厂建设,旗下多个工厂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录。通过全面应用可再生能源、推广循环再利用等先进措施,工厂的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碳排放强度实现显著下降。
中国一汽红旗制造中心繁荣厂区
在产业引领上,中国一汽不仅自身践行绿色发展,更积极参与行业节能标准的制定,引领绿色供应链的建设,推动上下游企业共同迈向低碳发展的新阶段,展现了作为国资央企的责任与担当。
回望“十四五”,中国一汽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绘就了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图景。面向新征程,中国一汽将行稳致远,不断为民族汽车工业注入新质动能,奋力书写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新篇章。
(于洋|编辑中国日报吉林记者站刘明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