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长春市委追授孟祥民为“长春市优秀共产党员”。孟祥民同志生前任长春市二道区英俊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今年5月31日,因工作劳累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4岁。
在英俊镇,很多干部群众都说,孟镇长为人实在,没架子,总是笑呵呵的。他的穿着看不出来是镇长。有很多村民都愿意找孟祥民拉家常、诉诉苦、商量事。镇里的干部都佩服孟祥民做群众工作有一套,有人向他请教诀窍。他说,我出身农家,知道老百姓喜欢什么、厌恶什么;要想融入其中,不仅要像个老百姓,更要当个老百姓;最根本的是把老百姓的事办成办好。孟祥民对干事、对自己不是一般的“抠”,一个20多块钱的剃须刀用了好几年舍不得换,一笔项目经费总想多干点事儿。可对待群众却有点“大手大脚”。一次,他走访胡家村,得知贫困户李春玲本人患有干燥症,孩子是植物人,生活十分困难,当场就拿出1000元资助金。回来还号召镇里干部为她们捐款,自己与李春玲结成扶贫对子全力帮助。
群众跟孟祥民亲近,不仅仅是因为他身上有群众的影子,更因为他把群众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2017年除夕,胡家村利元号社的机井水泵突然损坏,300多名村民面临过年没水吃的“尴尬”。孟祥民得知后亲赴现场,组织维修。当得知由于天气严寒,短时间修不好时,他的倔脾气就上来了:“修不好谁也别想走!老百姓要是今天吃不上水,那咱们就在这过三十儿,要是明天吃不上水,咱们就在这过初一”。直到下午两三点钟水重新供上他才回家。当镇长活多事杂,白天分不出身来,他就早来晚走,就像不知疲倦的钟表一样马不停蹄。
2018年,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到了攻坚期,他每天清晨就开始“巡河”,8点钟还要赶回镇里上班。雾开河两边都是一人高的蒿草,长满了“剌剌秧”,连鸡鸭鹅都不会往里钻。他总在前面蹚道开路,领着大家一步步丈量,每天步行20多公里,查吐口、找污染源、布置处理方案,一趟下来胳膊上腿上划的都是血淋子,一个夏天河道上留下了一条小毛道。自此,“拼命三郎”孟铁人的绰号传开了,不知疲倦、无停无休的坚守耕耘着他那块“责任田”的身影常常出现。
英俊镇卫星村1、2、3社300多户800多名群众一直喝的都是自打井的水。2017年底,镇政府组织水质验收,该村饮用水不达标,镇里决心尽快为村里接通“放心水”。可接通自来水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时间。但让群众喝上合格水刻不容缓,孟祥民一方面安排每天派送水车为群众送水,一边积极协调资金、人力、物力全力推进自来水改造工程,终于在2018年底,为每家每户都送上了甘甜的放心水。而这期间,送水车没有一天间断过。
孟祥民主抓征地拆迁,他常说一句话:“征地拆迁为了发展,但绝不能因为政府征迁,让百姓的生活质量降低。”2018年7月,污水处理厂周边300米卫生防护区征收推进中遇到一个难题。四合村五队村民温友家中儿子儿媳先后去世,留下了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孩子的姑姑姑父从双阳赶来照顾这一家老小,现有补偿措施无法满足这一大家子人的居住需求,他们说啥也不同意搬迁。考虑到温友家的实际情况,为了老人和孩子能够妥善安置,孟祥民积极协调,最终经集体研究讨论,决定按照相关政策,让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破格享受“一户一宅”补偿政策。
英俊镇地处长春东部,域内有雾开河、东新开河两条河流经过,地势低洼,每到汛期容易出现河水倒灌、洪涝灾害。一到雨季,孟祥民车上总是备着雨衣雨鞋,经常住在单位。即使回家了,睡觉也不脱衣服,只要电话一来,马上出门。为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他甚至不顾个人安危。2018年8月初的一天半夜,突降大雨,和平村干部马东平忽然接到孟祥民的电话,急切的命令他必须马上把雾开河段的4号闸门打开。当马东平赶到现场,看到穿着雨衣雨鞋的孟祥民正蹲在闸口边,凭着手电筒微弱的亮光监测水位变化,稍有不慎,就可能滑进河里。闸门开启半个小时后,看到水位平稳下降,浑身湿透、打着冷战的孟祥民拍拍大家的肩膀说:“几个险段我都去过了,就这有问题。这下好了,大家都能睡个安稳觉了”。
英俊镇2005年曾被吉林省确定为吉林省十强镇之一。孟祥民作为镇长,对于曾经的“辉煌”总是心里痒痒的,怎么样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加快发展,怎么样增强百姓的幸福感,一直是镇党委和孟祥民思考求索的问题。孟祥民按照区镇两级党委确定的目标,瞄准产业项目拉动和基础设施保障等关键节点,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全力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断完善镇域内现代化交通路网格局,全力保障和服务产业项目落位。2018年顺利完成了英凯大街北段、英俊大街中段、英泰大路建设,实现了东翔大街、林溪大街开工,有效保障了亚泰工业化制品产业园二期等重点产业项目开工。孟祥民不仅关注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更是不遗余力推动群众创业,促进小微企业发展。英俊镇建源君子兰养殖基地,2009年建成以后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急坏了基地负责人耿凤臣。孟祥民得知这个情况后,积极帮助想办法、出主意。在孟祥民的支持下,耿凤臣改建扩建养殖大棚,打通电商销售渠道,促进了基地快速发展,2018年基地销售额增长了30%。
孟祥民把扶贫攻坚当成头等大事来办,更是从长远出发,深入谋划扶贫项目,努力补齐发展短板,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他带头签订扶贫工作责任状,研究确立了互助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工作思路。从面上,他主持探索“企业+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模式。2017年11月,成立长春惠众苗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吉林省德洋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和长春市政沥青混凝土公司合作,入社贫困户享受投资产业项目产生的返还收益,贫困户年人均增收3033元。
为改善贫困村胡家村村民生活质量,孟祥民带领班子成员和工作人员走遍所有贫困户,详细了解记录村民实际困难和道路环境特征,分析贫困原因。更是在胡家村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制定胡家村村庄规划,修缮道路、治理河道、引进项目、完善设施。如今,九年制中小学、福利中心、消防站均已建成,村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修缮了16公里村路,安装了400多盏路灯,群众夜间行路不再摸黑,胡家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2018年底,全镇106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胡家村成功“摘帽”。
“厕所革命”是孟祥民担任镇长打的第一个“攻坚战”。面对群众提出的“咋可能不花钱就给修厕所”“咋还要刨墙扒房子呀”等等顾虑,他提出要把农村改厕做成“放心工程”,领着干部挨村挨户调研走访,不少群众见面就说“今天,孟镇长又领着一伙人上我家看厕所啦”。他专门抽出时间赶往外地学习经验,坚持对开工时间、设备供应、人员组织、安全管理、质量监督等环节亲自把关,除了重视施工和监管外,更重要的是要做成生态环保工程,他采用小型生物一体化处理设备等生态环保技术推进厕改,使厕所污水达到了灌溉水标准。短短40多天,全镇改造农村厕所2051户,占到全市改造总量的三分之一。
黑臭水体就像长在绿水青山间的“牛皮癣”,严重影响所在区域的发展质量和群众的生活质量。英俊镇域内的黑臭水体主要存在于东新开河、雾开河河段。这两条河位于中上游,河水不达标,将严重影响下游的伊通河和饮马河水质。针对这两条河黑臭水体的治理不容有失,为此,孟祥民带领工作人员多管齐下,先是把四合村废弃养殖场垃圾堆作为突破口,开展彻底清理,先后运走100多车垃圾。接着,又系统清理河道两边的养殖户、拆除河边旱厕,全面清理淤泥垃圾2500余吨。同时,加强设施配套,修缮加固河道,全镇内主要河道周边环境焕然一新,原来臭气熏天、蚊蝇乱飞的景象一去不复返。河道周围的百姓们惊喜地发现:十几年的“臭水泡”,不仅没有了异味,还出现了小鱼苗。
孟祥民出生于吉林省乾安县农民家庭,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他从小就不恃宠而骄,勤俭朴素、自强向上。孟祥民的衣着都很普通,一个方框眼镜戴了8年、一身结婚时买的西装穿了12年,一件羽绒服穿了7年,直到袖口磨破了,鸭绒到处飞才花400块钱买件新的,还跟同事“显摆”:“夏天买冬装,合适!”
有人开玩笑地说,都当镇长了,咋不弄身像样的衣服?当他突然离世,他家里的“秘密”才不胫而走。9岁的儿子患有严重自闭症,不能与人正常交流,只认父母和老师,还有打人倾向,每月的药物治疗、康复、特教费用就要近万元;他妻子是标准的80后,在民办学校当老师,衣服经常是“捡”亲友穿过的,家里却有烤箱、面包机给父子俩调剂口味。
一边是拮据的生活,一边是巨大的诱惑。英俊镇作为二道经济建设主战场,每年经他手的拆迁补偿款有好几亿,只要稍稍抬抬手就会盆钵满盈,哪怕坚持原则办事,事后感激的红包也能让他丰衣足食。坚守底线,拒绝红包,紧闭家门,不仅是他的习惯动作,也是他给妻子定下的家规。
“不负工作不负家”是孟祥民常念叨的一句话。他对老人十分孝顺,隔几天就挤时间去一趟,陪他们唠唠嗑、按按摩,一家人吃顿团圆饭,隔段时间就给远在山东的岳父母邮点东西;他对姐妹倾囊相助,资助孩子上学;他对妻子疼爱有加,孩子生病夜间陪护基本不让她插手,重要纪念日经常送些贴心的小礼物;他对儿子备至呵护,回家就陪儿子看书,每时每刻教导儿子懂礼貌、敬长辈。结婚12年,从来没陪妻儿外出旅游,连娘家也只是回去了一次。
他酷爱读书,车上常常放着一本书随时阅读,经常会把自己读过的好书送给年轻的同事,镇政府的年轻人案头几乎人手一本。在与同事相处中,他经常扮演着兄弟、哥哥的角色,对每个人都坦诚相见,付诸真情。带领大家加班时,经常调解气氛让大家快乐工作,加班餐从来不让下属买单,都是自掏腰包。
当他去世家里的“秘密”被公开后,镇里的同事哭声一片。但谁又能想到,他还有一个“秘密”一直压在办公桌的抽屉里,那是一份2018年的体检报告,其中心电图报告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今年5月的体检,他因工作原因没有参加。去世当天下午,身体不适躺在床上还电话遥控指挥工作……
孟祥民,一名普通的基层党员干部,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他是共产党员的榜样,站着是一面旗,躺下是一座山,更是一本诲人不倦的书。(中国日报吉林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