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3日晚21时55分,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长影老艺术家白德彰在长春逝世,享年88岁。11月25日上午,白德彰告别仪式在长春市息园东厅举行。
白德彰,电影演员、导演。1931年生于辽宁省新民市,锡伯族。1949年后历任齐齐哈尔文艺工作团、东北青年文工团、东北电影制片厂(即长影)演员。1955年后在《暴风中的雄鹰》《画中人》《昆仑铁骑》《冰山上的来客》《吉鸿昌》等影片中担任主演或重要角色。1975年任副导演,1980年起与妻子、长影导演徐迅行合作执导了《关东大侠》《现代角斗士》等影片。2014年在电影《黄金时代》中客串了萧红祖父一角,留下银幕绝唱。
从文工团员到电影演员
1949年,18岁的白德彰从学校一脚踏进了齐齐哈尔文艺工作团的大门,后来又随团调往青年文工团。在团里演出的时事话剧中,他大多扮演战士甲或群众乙等龙套角色。当年9月18日,青年文工团并入到人民电影第一个生产基地——东北电影制片厂,白德彰成为了建国初期第一代电影演员。
初入东影,白德彰对电影的概念一片空白。在厂里看到的苏联影片,是他第一次真正接触电影,知道电影是什么。厂里派他去《赵一曼》《钢铁战士》剧组报到,配合主创人员,担任跑龙套的战士角色。随后,白德彰又进入《白毛女》剧组,演了位红军战士。在河北红石店沙河拍摄时,摄影师还特意给了白德彰一个特写镜头。
一次次的剧组实践,让白德彰逐积累起了表演经验。为了补足专业知识,打好专业基础,他开始翻看大量的苏联电影艺术资料。面对长篇理论和艰涩难懂的术语,他耐心地一页页看下去,利用一切业余时间,书不离手、手不离书,翻来覆去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每次都会有新的不同的感受,也让他对未来的表演道路更加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1955年,长影导演于彦夫拍摄电影《夏天的故事》,血气方刚的男二号高保明这个角色,决定由白德彰来出演。白德彰硬朗的造型和气质,与角色非常契合,他顺利地完成了导演交给自己的任务。此次演出,也为他以后的硬派银幕形象打下了基础。
令人难忘的“三班长”
1956年以后,白德彰相继塑造了《暴风中的雄鹰》中的红军战士刘指导员、神话故事片《画中人》中的朴实农民庄哥、《换了人间》中的煤矿工人江明、《昆仑铁骑》中的骑兵连长雷杰等一系列银幕形象。而其中最令人难忘的,大概当属《冰山上的来客》中那个性格剽悍忠实、骑术高超精湛的三班长了。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在新疆帕米尔高原实地取景拍摄,白德彰跟随剧组在空气稀薄的高原上,一呆就是两个月。为了充分发挥白德彰擅长骑马的特长,导演赵心水除了增加三班长在高原哨卡与假古兰丹姆正面交锋的一场戏外,还把影片最后结尾处全歼敌人的高潮戏,让三班长通过骑马叼羊贯穿起来,在高超的骑术中,设计完成智擒匪徒的任务,精彩的场面和情节引人入胜。白德彰玩着花样骑马飞奔的真功夫,也把鲜明的人物形象给树立起来了。
1963年,《冰山上的来客》在全国上映,跌宕起伏的情节、壮美的帕米尔风光、优美的音乐,以及阿米尔、古兰丹姆的纯真爱情,深深地印刻在几代观众记忆中。影片还一举囊括了1964年首届长影“小百花奖”优秀故事片、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三项大奖。
在47岁那年,白德彰又成功地塑造了另外一个性格刚烈、忠心报国、大义凛然、顶天立地的军人角色——电影《吉鸿昌》中的师长霍金龙。原本霍金龙的扮演者另有其人,但因为形象的差异,厂里审了几次样片都没能通过。白德彰临危受命,生动地刻画出了霍金龙铮铮铁骨的男儿形象,令人耳目一新。
转入幕后 从演员到导演
从1975年在电影《黄河少年》剧组担任副导演开始,白德彰逐渐转向幕后,1980年与李光惠合作执导影片《自豪吧,母亲》,与妻子、长影导演徐迅行合作执导了《但愿人长久》《远离人群的地方》《现代角斗士》《关东大侠》《关东女侠》等一系列风格各异的故事影片,其中部分影片产生了较大影响。
1991年,白德彰办理了离休,却离而不休,继续着影视长路的跋涉,相继参演了《贞观长歌》《昭君出塞》《卧薪尝胆》等古装连续剧。在2014年许鞍华执导的影片《黄金时代》中,白德彰客串出演了萧红祖父,是他留下的最后银幕形象。为了表彰为中国电影表演事业做出贡献的老艺术家,2009年,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授予白德彰“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
“作为演员你是当之无愧的明星,作为导演你是出类拔萃的‘中心’,作为师长你是德高望重的‘大爷’。你一生磊落,笑傲江湖。白老师一路走好,天堂里有你更温暖的家”。白老逝世后,其生前的好友、同事、后辈纷纷发文表示哀悼,并写下挽联“银幕骑侠阳刚时代风姿育人德,长影艺家双馨影坛英名永世彰”,愿“白老师一路走好!”白德彰的学生、长影摄影师张仲伟撰文《痛悼恩师白德彰》,文中回忆了白老对其艺术创作道路的指导和影响,“泪水顿涌”,“今生有幸做过您的学生,如有来世,我愿仍做您的学生!”
(中国日报吉林记者站)
(刘明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