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是国家走向富强的70年,是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70年。近日,记者走进黑石乡洋草沟自然屯普通村民唐永安老人家中,听他及他的子孙讲述了一家四代人的美好幸福生活。
唐永安家现在是四世同堂,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唐永安育有4个儿子,大儿子和三儿子下海经商,二儿子在家种地、养牛,四儿子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银行工作。老人现在和68岁的老伴黄金荣一起生活,日子过得非常幸福。
记者来到唐永安家时,只见72岁的唐永安精神饱满,老当益壮,正挥舞着铁锹给二儿子家的牛圈起牛粪。老人一边起牛粪,一边还哼着小曲儿,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提起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变化,黄金荣打开了话匣子。她说,小时候生活太苦,吃的粗茶淡饭不说,还吃了上顿没下顿,变“霉”的玉米面都经常吃,大人小孩吃得直拉肚。穿的衣服补丁摞补丁,过年时都穿不上一件新衣服。记忆犹新的是一次过春节,全家只花了40元钱,过得特别艰苦。孩子上学只有两本书、一个本子,本子里夹一支笔,根本没有书包。冬天孩子们只穿一件破旧小棉袄,里面没有里子,就是空筒子,特别冷。
黄金荣说,20世纪50年代,全乡很少有车,60年代自行车也很少见。上学都是徒步前行,道远的甚至要走10公里。
1982年,黑石乡落实了生产责任制,包产到户。2004年,党的惠民政策出台,免除皇粮国税不说,还给直补等各种补贴。
艰苦的生活终于熬到了头,一晃孩子们也都大了,到了娶妻生子的年代。唐永安的4个儿子都很能干、懂事,靠自己成家立业。大儿子唐海军下海经商,到延吉、珲春等地开设了海洋连锁店,现已经营了15个年头,年创收200多万元。二儿子种地10公顷,养牛15头,年创收20多万元。三儿子唐海成下海经商,到沈阳、大连等地开设了海鲜连锁店,现已经营10个年头,年创收100多万元。四儿子唐海玉在银行上班,工作稳定,生活甜美。大儿子唐海军的儿子唐晓初,于2016年结婚,生了一个男孩,名叫唐俊杰,成为这个家庭的第四代。
二儿子唐海勇说,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人们的通讯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人们的主要通讯方式为书信、发电报。写封信一来一回要十天半个月。现如今,每人一部手机,能视频、能对话,一下子就拉近了人们的时空距离。
唐海勇说,小时候家里只有一个“小喇叭”,就是有线广播。那时候,每天早上5点到7点,中午11点半到下午1点,晚上5点半到8点半,广播电台播啥听啥,没法选择。过去,需要带着镰刀到山上砍柴,然后背回家煮饭炒菜。现在,冬天取暖不用上山砍柴,玉米、黄豆秸秆都可以拿来烧火。春夏秋三季家中用燃气灶、电饭锅。家里的电器一应俱全,两个卧室各放了一台液晶电视,想看啥节目看啥节目。以前听老师讲课提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一样,没想到,如今全都实现了。想要出远门,还可以坐高铁,快捷方便。
唐永安的几个儿子出资15万元,为老两口装饰屋子,还建了一座凉亭,让他们生活无忧,安享晚年。
唐永安的孙子唐晓初告诉记者,爷爷奶奶那一辈和父辈们生活条件极为艰难,受了很多磨难。新中国成立70年来,祖国的变化日新月异,自己赶上了新时代,会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工作中积极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中国日报吉林记者站)
(刘明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