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民生保障新高地

过去一年,全省人社系统勇于担当、真抓实干,着力回应社会热点,很好地完成了所承担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民生实事。积极提高各项保险待遇水平,连续15次调整了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比上年提高约5%,惠及全省367.4万各类退休人员。

打造民生保障新高地

来源: 吉林日报
2020-01-15 09: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过去一年,全省人社系统勇于担当、真抓实干,着力回应社会热点,很好地完成了所承担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民生实事。

亮点成绩单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去年,省委、省政府把稳就业摆在民生保障的首要位置,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成立了“吉林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首次将就业创业工作纳入市(州)政府绩效考评指标,制定印发了促就业激励办法,建立了就业形势监测分析制度,全面启动了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开通了就业援助专线96885。一年来,通过全力扶持创业、积极防范失业、精心援助就业、全方位提供就业服务,多措并举稳住了就业基本盘。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亿元、创业促就业资金1.8亿元,新建省级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基地44个,累计创办各类经济实体5.63万个,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累计达10.5万人。全年共向1.8万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援企稳岗补贴约10亿元,惠及职工14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25万人,钢铁煤炭去产能失业人员再就业3217人,援助零就业家庭540户,就业540人,援助率达100%,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实现了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7.56万人,完成年计划107.3%;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4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3.5%;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3.8%,退役军人就业也总体保持稳定。全省新建“农村半小时就业服务圈”基层服务平台353个,覆盖率达到100%。

亮点成绩单二:强化社会保障兜底,稳步提高待遇水平。省人社厅落实省委省政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系列指示,围绕我省经济发展大局,坚决落实国务院降低社保费率要求,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现行20%降至16%,延长了失业、工伤保险费率阶段性降费率政策,全年预计为企业减负83亿元。

突出制度政策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基金统收统支省级统筹,持续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深入实施“一县一策”“一企一策”征缴措施,在落实社会保险降费减负政策情况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结余不降反升,实现全省全口径统算基金当期收支平衡,基金支撑能力在东北地区最强,为确保发放和顺利对接全国统筹提供了强力支撑。

积极提高各项保险待遇水平,连续15次调整了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比上年提高约5%,惠及全省367.4万各类退休人员。连续7次调整我省工伤人员待遇标准,伤残津贴平均增加198元、供养亲属抚恤金增加109元、生活护理费平均增加237元。同时,为40余万符合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落实了“城居保”,使我省各类参保人员安全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2020年,我省人社部门将结合自身职能,以更强烈的责任意识、更主动的担当精神、更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全省民生改善作出人社部门的积极贡献。

民生大礼包:突出抓好城镇新增就业、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社会保险调整待遇标准。新闻发布会上,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就我省在社会保险降费率提标准的情况下,如何做到确保养老金发放、我省在推进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上下了哪些功夫进行了解答。

去年,一方面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待遇标准,给保发放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对此,省人社厅全力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开展全民参保扩面专项行动,做到应参尽参、应保尽保;完善缴费激励机制,深入推进征缴措施,调动参保企业和个人缴费积极性,进一步增加基金收入;全力推进基金省级统筹,加快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基金统收统支省级统筹,提高基金统筹层次,最大限度发挥基金共济功能。通过上述举措,实现了2019年全省全口径统算基金当期收支平衡,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近年来,针对经济增速放缓、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困难等实际,省委、省政府将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平台支撑、培训服务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新格局,推动了全省农民工从“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的转变。我省采取政府高位推动、政策资金撬动、基地载体拉动、创业培训驱动、完善服务促动的举措,有力推进了返乡创业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20年,省人社厅将继续加强返乡创业统筹规划,通过大力培育返乡创业载体,举办返乡创业高端论坛、返乡创业大赛及创业项目推介成果,建立创业指导专家库等举措,把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不断推向深入。

(祖维晨)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