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茁壮成长的小鸡,吉林省龙井市德新乡金谷村村民孙长洪笑容满面地迎接新一天的到来。“在国家各项扶贫政策的帮扶下,我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孙长洪笑着说,如今摘掉贫困户帽子的他,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了。
今年52岁的孙长洪患有肢体残疾和慢性肾病,一直与80多岁的母亲一起生活,其母亲患有高血压、冠心病,二人需要长期服药。“租地金加上低保金,一年收入不到1万元,光吃药看病就得花3000多元。”孙长洪告诉记者, 他与母亲于2016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为他们办理了医保,每年可省下近3000元。同时,市文广旅局还“量身定做”了扶持政策,扶持像孙长洪这样的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2019年,龙井市文广旅局给我送来50只鸡雏和饲料,还负责回购,当年我一下就增收了4000多元。今年我又养了80只,现在已经陆续出栏了。”说起自己的生活变化,孙长洪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他说,在国家各项扶贫政策的帮助下,他家不仅摘下了贫困的帽子,还能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日子越过越红火。“2018年,村里为他发放了1000元效益金,2019年,发放1200元效益金。”德新乡副乡长、金谷村“第一书记”说,通过系列帮扶政策,孙长洪年收入由不到1万元增加到1.6万元左右,于2018年实现脱贫。
扶贫产业选对头,小康生活有奔头。4年来,龙井市投入各类资金4.23亿元,实施德新养鸡等产业扶贫项目82个,累计产生效益4852.272万元。此外,在安全住房方面,共实施危房改造1025户,全市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率达到100%。教育扶贫方面,加强贫困生资助中心管理建设,健全贫困学生就读情况定期核查机制,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健康扶贫方面,投入资金250万元,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模式,新建翻修卫生室,配齐办公医疗设备和证照齐全的村医,配备80种以上常用药,满足全市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诊疗服务的需求。
(中国日报吉林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