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吉林振兴发展提供绿色支撑

日前,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决定》,并提出了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点任务。”孙光芝表示,在贯彻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上,全省林草系统将重点围绕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为推动吉林振兴发展提供绿色支撑

来源: 吉林日报
2021-10-03 10: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日前,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决定》,并提出了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点任务。全省林草部门作为推动美丽吉林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将采取哪些举措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支撑?近日,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孙光芝对此进行了解读。

“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以贯之推进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对吉林振兴发展战略布局的调整和重新架构。”孙光芝表示,在贯彻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上,全省林草系统将重点围绕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深入实施绿美吉林行动,筑牢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基础、更是高质量发展建设重点。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密集出台了《吉林省第三个十年绿美吉林行动规划》《吉林省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方案(2021-2023年)》《关于落实〈天然林保护制度方案〉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意见》以及《吉林省全面实行林长制实施方案》等一批管全局、利长远的政策规划,及时启动第三个十年绿美吉林行动,进一步加大重点工程造林、草原湿地保护修复力度,推动全省造林绿化215.8万亩,超出全年计划7.9%,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下一步,全省林草部门重点围绕第三个十年绿美吉林行动,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提高人居生态环境质量,研究制定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行动方案,全面推行林长制。

聚力做精“双环线”旅游,积极打造森林(草原、湿地)休闲旅游康养产业。我省优良的生态资源是做精“双环线”、提升生态旅游发展品质和水平的最大优势。全省林草部门将依托丰富的林草资源和167个自然保护地、586个国有林场资源,突出“避暑休闲康养”“冰雪运动体验”两大发展方向,探索推进“相得益彰”,实施森林避暑休闲全面提升工程、森林生态康养融合创新工程、森林冰雪体验深度开发工程、森林线性休闲旅游率先发展工程、自然保护地研学教育开发工程共五个工程,力争到2025年,全省森林(草原、湿地)休闲旅游康养产业年接待人数达1.2亿人次、直接产业收入达到300亿元、带动和助推市场消费1000亿元以上,为吉林省“十四五”期间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而努力。

主动融入构建以“双廊”为核心的现代产业格局,加快推进林草特色产业发展。构建“双廊”产业格局,离不开林草特色产业支撑。“十三五”以来,围绕加快推进林草特色产业发展,林草部门重点实施了红松果林、特色经济林、林源药材、林蛙标准化养殖、生态旅游康养等九大林草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共建成省级以上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1户、产业基地49个、产业园32个,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50多万个。今年,省林草局制定出台《关于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林草行业助推绿色经济发展的意见》,启动红松特色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试点,计划到2025年,全省培育、改造红松林75万亩,标准化红松特色资源产业基地达到30万亩。下一步,全省林草系统将突出抓好红松果(兼用)林改造培育工程、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工程、林木种苗花卉基地建设工程、林(草)源中药材基地建设工程、绿色菌菜基地建设工程和特色经济动物养殖基地建设工程,力争到2025年,全省林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比“十三五”经济总量翻一番。

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增强服务“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能力。“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实施以来,全省林草部门坚持站在服务全省发展大局的高度,创新审批服务便民化举措,通过开展网上预约、容缺受理、双向邮寄、“不见面”审批等方式提升服务效率。对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产业项目和重点民生工程,始终优先保障项目使用林地定额,先后协调审批了沈白高铁、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北大湖青少年滑雪训练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使用林地手续。下一步,省林草局将进一步加大“放管服”力度,坚持重大项目提前介入,开通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陆上风光三峡”等重大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绿色通道,主动作为,积极为“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